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戰爭與革命交織的近代中國(1895-1949) (美)沙培德

(戰爭與革命交織的近代中國(1895-1949) (美)沙培德)---本書有張中國明朝與清朝的"版圖"疊合圖。現在的東北、蒙古、新疆、西藏等大片土地,都是滿清人所賜給今日的"民國"/共和國的
Ben Chen
達賴還是又來到了蒙古,
佛祖保佑他在有生之年能回到西藏。
The Dalai Lama met with Buddhist worshippers Saturday during a four-day visit to Mongolia, despite Beijing's strident demand that he be barred from entering the country.
GUARDIAN.NG

梁啓超對孫中山聯俄、聯共的評價

以《梁啓超家書》為題的書,在大陸可以找到好幾本,由於「歷史、政治」的不正確,有些內容被刪除。不過也有些內容仍保留在《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之中,以下這一段,我以為,歷史學家要好好思索看看:

梁启超在1927年5月5日給女兒的家書中如是说:

“近年来的国民党,本是共产党跑入去借尸还魂的,民国十二、三年间,国民党已经到日落西山的境遇……适值俄人在波兰、土耳其连次失败,决定‘西守东进’方针,倾全力以谋中国,看着这垂死的国民党,大可利用,于是拿八十万块钱和一大票军火作钓饵。那不择手段的孙文,日暮途穷,竟甘心引狼入室。孙文晚年已整个做了苏俄傀儡,没有丝毫自由。”

用上了「借屍還魂」來比喻!以上這一段話,國民黨、共產黨,一定都不會承認的。


什麼國共合作、聯俄容共?你相信騙子們更改過的歷史嗎?國民黨的黨史,就常常迴避汪精衞、包羅廷、鄧演達------,殘缺不全的歷史真相。

~~~~
Hanching Chung 建議參考:戰爭與革命交織的近代中國(1895-1949) 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6
(美)沙培德, 此書說北伐之功,主要是蘇聯的資助: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352938?loc=P_007_003



內容簡介

1895年,清朝被日本擊敗,在中國內部引發爆炸性回響,激進變革隨之次第展開。在更一般意義上,這也是之后半個世紀中國巨變與革命的開始。以一場場內外戰爭與革命為背景,中國各階級不斷試圖變革政體,改造社會與文化,其目標則是重塑國族,挽救危亡。

本書對這一轉折性巨變過程做了全景式敘述。以時間為經,主題為緯,以敘述史學為基干,結合政治學、社會學以及文化研究的視野與方法,次第闡述這半個世紀轉型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展示出近代中國復雜而痛苦的誕生過程。

本書充分吸收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成果,注重通史與專題研究的平衡,可看作新世紀中國近代史撰述的綜合性成就。

沙培德(Peter Zarrow)教授,1953年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現為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對中國近代無政府主義的起源與演變、晚清至民國的知識與政治轉型等問題有專精研究。

已出版英文著作 Anarchism and Chinese Political Cultur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0),Chinain War and Revolution,1895—1949(London:Routledge,2005),After Empire:The Conceptual Trans form 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1885—1924(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發表中、英文專題論文近四十篇,書評及書評論文近六十篇,在海內外中國近代史學界有廣泛影響。

目錄

序言
致謝
第一部通向革命之路(1895—1919)
第一章儒家激進主義的興起
制度變革的要求
政治語境中的儒家激進主義
文化語境中的儒家激進主義
意識形態革命
第二章1911年:歷史與歷史敘述
作為序幕的辛亥革命
作為階段的辛亥革命
作為保守社會變革的政治革命
清朝的結構性崩潰
革命氛圍
第三章清朝覆滅過程中的觀念與理想
帝國與國家
民族主義與國家建設:梁啟超
漢民族主義:種族與革命
第四章從軍事獨裁者到軍閥
早期民國政治
外交與君主制
軍閥主義與軍閥時期(1916—1927)
軍閥主義的動因與影響
第五章鄉村社會狀況
鄉村生活的基本樣式
鄉村社會的解體
農民:抵抗、造反與革命
定義
第六章城市社會變化
城市發展:市民社會與資產階級
新興社會力量:工人
新興社會力量:學生、婦女
第七章知識分子、民國與新文化
立憲主義、聯邦主義與改革
新文化運動
孔教在現代中國的命運
民國早期的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
第二部民族主義與革命(1919—1937)
第八章五四運動中的政治與文化
五四運動(1919—1921)
帝國主義與自由主義
五四運動的政治意義
文化革命與社會變革
現代國家與變革的限度
第九章國家認同、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正義
「問題與主義」、自由主義與馬列主義
「科玄」論戰與現代中國保守主義
無政府主義者與共產主義者:界定馬克思主義
五四話語中的共同主題
第十章政黨政治的興起
廣州與早期國民黨
中國共產黨與第一次國共合作
「五卅」運動(1925年)
第十一章國民革命中的意識形態與權力
意識形態與國民黨
20世紀20年代的社會激進主義:農民階級
20世紀20年代的社會激進主義:婦女
第十二章北伐與蔣介石的崛起
北伐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
國民革命與權力的鞏固
第十三章南京十年(1928—1937):國民黨時期
南京十年的國家建設
藍衣與新生活:國民黨的法西斯主義?
經濟、國家與社會
正當性、民族主義與異見
第十四章農民與共產黨人
求生存:中國共產黨
中央蘇區
富田事變與游擊戰的經驗教訓
知識分子與對群眾的發現
第三部戰爭與革命(1937—1949)
第十五章抗日戰爭(1937—1945)
日本侵華
戰爭中的國民黨人
戰時的重慶與南京
第十六章毛澤東、毛澤東主義與中國共產黨
走向1949年的毛澤東主義
整風
群眾路線
第十七章革命與內戰
政治抗爭與內戰
共產黨人與農民(1937—1946)
農民與政治:激進化
結語
索引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