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山海佇望》;「坎坷與榮耀—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紀念文集」 /船過水有痕/ 三民書局六十年1953-5013 / 電子所二十年的軌跡1979.4-2005.12




《山海佇望──淡江大學中文系六十週年「六十有夢」紀念文集》
殷善培老師主編
《山海佇望》是淡江大學中文系六十週年紀念文集,也是本系創系一甲子推動「六十有夢」(The dream of the Sixtieth)專案的核心成果。全書十五萬字有餘,體例文圖兼備,文字內容主要分為兩輯,第一輯為「未盡的追憶」,第二輯為「系友的回聲」,插圖則由謝旻琪老師以輕水彩手繪,並搭配微光現代詩社成員的詩作以為呼應。整體上藉由不同世代、不同類型的師長、系友的親自撰文、專訪、轉錄與多元的表現形式,體現我輩中人對淡江及中文系的主體認同與情份積累,無論是懷想青春懵懂歲月、重構靈魂成長歷程、感恩師友啟蒙厚誼,或是回顧與見證時代、歷史與人文風景等等,它們不但是我系師友們在人生不同階段的一種個人史,也在小敘事的字裡行間,為我們綜合與重構了中文系甚至淡江和淡水的歷史風華、理想情懷與多元出路的一些關鍵環節,因此也是未來發展的視野與希望的厚土。

~~~
本校報紙型之「東吳校訊」校友版自90年11月第191期發行後,改以雜誌型之『東吳校友』刊物發行,91年6月發行創刊號起,每年發行兩期。該刊為學校與校友的重要聯繫媒介,凡校園要聞、院系動態、傑出校友、校際合作、推廣進修以及各地校、系友會之脈動等校友關心之訊息,皆為該刊涉獵的議題,校友知性與感性的雋語、傳奇故事或人生哲理等,均為該刊採集探訪的內容。
該刊園地開放,並定期分別於每年六月(四月三十日截稿)及十二月(十月三十日截稿)發行,歡迎校友踴躍投稿。
來稿請寄:111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0號東吳大學發展處校友聯絡組
或傳真:(02)2881-0422
E-mail:alumni@scu.edu.tw。
另該刊全彩A4規格之廣告頁亦歡迎校友企業多予贊助刊登。本刊將改採訂閱方式,自93年12月第六期起同步發行網路電子版,敬請學長姊提供E-mail帳號。



西元兩千年為慶祝母校建校100年,乃由中文系張曼娟老師及林伯謙老師主編「坎坷與榮耀—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紀念文集」,全書共收錄51篇文章,專訪近50位傑出校友,暢談人生並對母校東吳的感懷,真情流露,尤其楊其銑名譽校長的序文-「坎坷的復校路程」,感人肺腑。
民國91年為延續母校建校百年之精神,再由中文系丁原基老師及連文萍老師主編....



 船過水有痕: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紀念詩集  台北:書林.2000



「第一年我愛上青山

並非不喜歡白鷺

走過的溪水

只是好奇下一條會不會更美?」

慶 祝東吳大學建校百年之際,劉源俊校長特邀請詩人、英文系副教授林建隆主編此紀念詩集,匯集到四十位教師、同學及校友詩人,如黃騰輝、蕭蕭、羊子喬、游喚、 阿盛、羅智成、路寒袖等共襄盛舉,更請到音樂系盧炎及張玉樹兩位老師作曲,英文系林建隆老師作詞,共同為東吳校園譜出兩首新歌。希望透過詩歌呈獻作者們對 東吳的感動、懷念及祝福,為見效百年留下一個永恆的紀錄。『船過水有痕─東吳大學建校百年紀念詩集』共分為四部分,分別為東吳的今日與昨日、東吳的風土與 人物、東吳的年歲與思緒及東吳校園新歌。本書出版印刷費用由高雄市校友會贊助,且與張曼娟老師主編之紀念文集搭配成一套書,深具東吳特色,即將在八十九年 二月由書林出版,敬請期待。



 三民書局六十年     

I S B N 13:9789571457949
作    者:周玉山-主編
裝訂/頁數: 平裝 / 600頁
版次: 初
規格(高/寬): 21.0*15.0cm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13
作者篇

楚崧秋/俞兆年/陸以正/彭  歌/王廷輔/張存武/李雲漢/張孝裕/向 明/陳祖耀/余英時/許倬雲/黃肇珩/朱永嘉/邱燮友/許智偉/黃慶萱/林明德/薄松年/張錦源/郁賢皓/莊  因/陳捷先/石永貴/孫 震/左松超/裘錫圭/溫世頌/林秋山/黃永武/鄭貞銘/黃昆輝/陳奎?/張玉法/齊益壽/賴明德/何秀煌/朱石炎/孫雅明/張潤 書/吳 怡/林玉体/毛齊武/楊維哲/簡 宛/莊 靈/張天津/張至璋/簡宗梧/蔡文輝/曾永義/劉安彥/高木森/黃俊郎/黃宗樂/黃志民/葉啟政/杜正 勝/胡世慶/金世朋/彭家發/林騰鷂/韓 秀/呂大明 /周功鑫/蔡聰明/張燕風/邢義田/黃維樑/翁秀琪/鄭樹森/洪邦棣/陳郁秀/童元方/吳瓊恩/陳志華/劉華祝/李瑞騰/王道還/陳瓊花/鄔國平/李念祖 /王安祈/陳清河/周陽山/王怡心/王基倫/嚴歌苓/林明慧/顏瑞芳/薛化元/林富士/黃國興/侯迺慧/車蓓群/林黛嫚/陳純一/吳佩蓉(依年齒排序)

編者篇

劉秋涼/黃燃燦/王韻芬/黃添丁/吳雲卿/謝美智/黃建財/廖淑華/陳正風/蔡季吟/謝宏銘/周 輝/邱垂邦/李訓詳/吳賦哲/李錦芳/黃倬鑫/林苗蓮/吳淑如/程佳鈴/張加旺/張之慧/賴正發/李長霖/黃瓊蕙/陳翊翎/劉培育/郭文琪/葉兆得/陳榮華/蕭遠芬/劉振強
編 序/周玉山  

景美溪,慢慢流,經過政治大學,以及世新大學。這兩座學府,出現在同一流域,已經很久了;我先後任教於兩校,涵泳於斯,受惠於斯,也已經很久了。

中外的先哲,許多的領悟,都起 於觀水。赫拉克利圖斯說:「投足入水,已非前水。」羅家倫先生據此,提倡動的人生觀。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有感於歲月如流,所以寸陰是 競,力爭上游,成為中國文化史的第一人,觀水的收穫大矣。我在景美溪畔,眼見歲月如流,心想三民書局。

三民書局六十年了,在臺灣落地 生根,枝繁葉茂,擁有一大片天,人人皆曰老牌子。它是老派的,卻又是新穎的,就像林書豪先生,也被說成老派的,卻又是生龍活虎的。另一個比喻,就像口語傳 播,是最古老的,卻又是最當下的。三民書局戀舊創新,兼容並包,結果成為臺灣最大的單一書店,更是最大的本版書店,這種新古典主義,證明是可行的。


三民書局的主人劉振強先生,正 派出書,一如《聯合報》的王惕吾先生,正派辦報,因此都可大可久。三民的本版書上萬種,每一種都是正派的,卻能存活乃至長青,曲高反見和眾,端賴劉先生獨 到的眼光,不拔的毅力,以及可敬的人格。劉先生樂善好施,寬待同仁,禮遇學者,也造福大眾。他在事業有成後,如歌德所言,邁向一切的峰頂,以一己之力,完 成政府應為而不為之事,成就文化英雄的地位,最重要者,是全面鑄刻標準漢字。他的精神越用越出,體力也較前更佳,使我想到《詩經》的祝願:「報以介福,萬 壽無疆。」

十年前,我追隨逯耀東先生,共 同主編《三民書局五十年》,敬邀一百二十多位作者,回顧為三民寫書的經過,也為臺灣出版史,留下應有的一頁。逯先生與朋友交,「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 施德厚」,劉先生自然引為知己,逯先生卻於稍後溘逝,令我愴懷至今。所幸,他在三民出版的多種史學著作,延續了一位學人的生命。

今年,我敬邀一百三十多位作者和編者,回顧為三民寫書和編書的經過,並發表感想,直提建言,合為這本《三民書局六十年》。所謝者,諸位先生和女士踴躍賜稿,情見乎辭,俱現人間的善緣。所憾者,三民的作者和編者數以千計,本書雖字字珠璣,卻也大量遺珠,唯有俟諸「三民書局七十年」了。

本書邀稿期間,哲學家勞思光先生、史學家杜維運先生,不及惠賜大作,即歸道山,大雅云亡,國人共哀。勞先生的四卷本《中國哲學史》,與父親世輔公的同名專書,皆由三民出版,也同為傳世 之作,學人的生命,果真地久天長。杜夫人孫雅明女士,接下杜先生的筆,寫了〈撫今憶往〉,令人動容,也為本書再添亮色。

本書特闢「編者篇」,約請三十 多位三民的同仁執筆,不讓「作者篇」專美於前。諸位同仁久隨劉先生,為三民勞心勞力,共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催生並接產上萬種的本版書,如今走向臺前,告 訴觀眾,大家長可歌可泣的故事,是這樣的引人入勝。作者和編者的共同處,在抒發了對劉先生的衷心感激,而真情就是王道。我深信,廣大的讀者,透過本書和上 萬種本版書,以及三民的待客,也能接受這樣的共識。

本書編就,鬆一口氣,我有不能 已於言者。劉先生從大陸到臺灣,六十多年來,從開創到成功,始終不改其國族理念,一個中華民國,一個中華民族,心之所繫,忠愛纏綿,他為孫兒取名「一 中」,可見一斑。本書的一、兩位作者,強調不同的理念,他則笑而受之,不刪一字,休休有容,乃見其大。劉先生交朋友,不但求同存異,而且求大同存大異,於 是近悅遠來,尤獲老友的向心。

一九五三年,三民書局成立,四 年後,劉先生即與父親訂交。一九六○年代起,他為我們父子出書,至今已近四十種,其中包括不斷的新版。劉先生負責任,求完美,三民因此有別於其他出版社, 不惜破費,增修內容,與時俱進,以利讀者。這樣的出版家,臺灣實在少有,所以三民的書經常再版,劉先生卻是絕版人物了。

多年來,劉先生之於舍下,已是最重要的長輩,舉凡工作的方向,婚姻的選擇,子女的教育,我們無不求教劉先生,也都獲得最好的答案。他的溫暖,一如雨後的陽光,不止照亮一家,而是千門萬戶。三民出書上萬種,展書數十萬冊,網路書店更無遠弗屆,臺灣乃至華文世界,因此更亮了。

本書原為報恩而編,完成之後,我反為受惠者。久違雅教的師友,素未謀面的名家,一一傾訴與三民和劉先生的情緣,為我打開一百多扇明窗,迎接長夜過後的初光。

這樣的天啟,我先睹為快,感激在懷。
編 序 /周玉山

作者篇
楚崧秋/客觀看最近十年的三民書業 3
俞兆年/相知相惜,互勉互勵,終得如願以償 6
陸以正/臺灣出版界的一位奇人 9
彭 歌/弘毅哉,振強先生祝三民書局花甲大慶 12
王廷輔/劉振強先生與我的君子之交 19
張存武/面向三民十年 22
李雲漢/三民風義常存我心 24
張孝裕/我為三民書局出版古籍注音 29
向 明/三民助我成長 31
陳祖耀/虔祝三民書局花甲之慶  35
余英時/三民書局和我的特別關係賀三民書局創立六十週年  40
許倬雲/三民書局創業壬辰還曆誌慶 43
黃肇珩/他,一點也不肯退讓 48
朱永嘉/三民書局六十年說一點在三民出版那幾本古籍新譯的經歷 54
邱燮友/黃金六十年的三民書局 58
許智偉/讀書人的典範 63
黃慶萱/甲坼開眾果,萬物具敷榮 67
林明德/三民書局創業六十年感言 71
薄松年/我和三民書局的情緣 76
張錦源/三民書局創業六十年感言 79
郁賢皓/三民書局劉董事長與我的友誼和情緣 82
莊 因/流水十年 87
陳捷先/說劉董兼賀三民書局成立六十年 90
石永貴/創造在艱困之中劉振強先生與「三民」 95
孫 震/功在文化 101
左松超/為所當為的劉振強先生 106
裘錫圭/一個違約作者感受的寬容和禮遇 111
溫世頌/一位令人感恩的文教創業者劉振強先生 114
林秋山/祝福劉董事長永生不老 118
黃永武/不差一字的《好句在天涯》 121
鄭貞銘/坐擁書城的日子賀三民六十週年,兼懷王雲五老師 124
黃昆輝/一位堅持理念、常保熱情的文化人 127
陳奎?/感念與祝福 131
張玉法/重慶南路上的長青樹三民書局 135
齊益壽/古風與今範賀三民書局堂堂正正六十春 138
賴明德/光輝璀璨的三民書局 143
何秀煌/雲開星萬里耀眼又十年 149
朱石炎/三民書局與我有緣 158
孫雅明/撫今憶往 162
張潤書/《行政學》發行三十六年 166
吳 怡/我在三民書局的第一本書 170
林玉体/編寫三民「大學教育叢書」有感 174
毛齊武/將黑白化為彩色的劉振強先生 179
楊維哲/半甲子的緣 182
簡 宛/文學的推手 187
莊 靈/與三民結緣話從頭 190
張天津/出版界的巨人三民書局 194
張至璋/一把衡量價值的尺 197
簡宗梧/三民書局賦 200
蔡文輝/手寫稿紙的消失與電腦文稿的崛起:傳統與創新 203
曾永義/我為三民書局撰著《地方戲曲概論》 207
劉安彥/恂恂君子 出版文化傳人 213
高木森/臺灣文化燈塔一甲子 219
黃俊郎/與三民的不解之緣 222
黃宗樂/三民書局豐富了我的人生 226
黃志民/三民‧成長 230
葉啟政/一位有心的出版家劉振強董事長 234
杜正勝/學林別傳記我與三民劉董交往二三事 239
胡世慶/祝願三民書局,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249
金世朋/不是書緣之緣 253
彭家發/書局街的終極地標 256
林騰鷂/三民因緣六十年 260
韓 秀/俠士的護佑 264
呂大明 /一位園丁,耕耘書的百花之園  269
周功鑫/出版界經營典範劉振強董事長 274
蔡聰明/從讀者、作者到主編者 279
張燕風/點燈的人 285
邢義田/緣結三十年 288
黃維樑/仁義「三民」人 291
翁秀琪/東方的古騰堡三民書局董事長劉振強先生 294
鄭樹森/三民書局六十大慶賀卡 297
洪邦棣/與三民的三段情緣 299
陳郁秀/知識與智慧之寶藏,國家競爭力的基石與典範 305
童元方/不一樣的出版家 309
吳瓊恩/返本開新、會通宇宙精神的出版家劉振強先生 312
陳志華/三民書局早期幾本憲法類的書 316
劉華祝/我對劉振強董事長等的感激之情 322
李瑞騰/從《中國文學史》到《臺灣文學風貌》 326
王道還/不忘其初的出版家 328
陳瓊花/永續的情緣我的書在三民 331
鄔國平/認識三民書局 335
李念祖/結緣四十年的感謝與祝福 339
王安祈/當代戲曲 343
陳清河/為三民書局的「一甲子」說個故事 347
周陽山/修憲歷程與三民書局 352
王怡心/普及知識傳播的三民書局 355
王基倫/編纂教科書的經驗 358
嚴歌苓/賀三民書局六十誕辰 362
林明慧/祝三民書局生日快樂 366
顏瑞芳/雪地蒼松 368
薛化元/三民書局與我 372
林富士/「三民」情義 377
黃國興/「三」個小「民」書局與我 381
侯迺慧/精微的用心,深遠的影響 385
車蓓群/三民,謝謝! 388
林黛嫚/傾 聽 391
陳純一/《現代國際法》與三民書局 395
吳佩蓉/三民書局六十年慶 400

編者篇
劉秋涼/老店員所認識的劉董事長 407
黃燃燦/我在三民的日子 413
王韻芬/第二個家 417
黃添丁/加入三民大家庭四十年 426
吳雲卿/走過三民四十年 429
謝美智/緣起不滅 433
黃建財/那一年,我們這樣編教科書 439
廖淑華/最初,也是最後 443
陳正風/我眼中的劉先生 446
蔡季吟/在三民的日子 450
謝宏銘/二十五年所見的身影 454
周 輝/我在三民二十五年的工作與成長 461
邱垂邦/編輯「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的心得 467
李訓詳/期開深井湧甘泉 474
吳賦哲/我心目中的劉振強先生 479
李錦芳/「兩個」劉先生 486
黃倬鑫/三民書局數位化的推手 490
林苗蓮/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494
吳淑如/寫字背後的堅持 500
程佳鈴/成就生命的價值 503
張加旺/從臺灣到大陸邀稿的經過 507
張之慧/鍥而不捨的精神 512
賴正發/找書!到三民 515
李長霖/緣起三民我心目中永遠的三民書局 519
黃瓊蕙/是緣分 522
陳翊翎/任重道遠 528
劉培育/活在「烏托邦」裡的劉振強先生 533
郭文琪/堅持完美,永不放棄 538
葉兆得/從實驗中創新的三民書局排版部門 542
陳榮華/緣結三民 548
蕭遠芬/一種信念 553
劉振強/回首來時一甲子 556


也有風雨也有晴 : 電子所二十年的軌跡

史料編號 | B000002
史料類型 | 史料-出版品
次類型 | 出版品-紀念性出版品
媒體格式 | 紙本
單位 | 電子工業研究所(1979.4-2005.12)
創作者 | 蘇立瑩
出版者 | 電子工業研究所,
年代 | 1994
語文 | 中文
頁數 | 200頁.
一般註 | 其它題名:ERSO 20th
資源連結 | 數位檔連結
實體館藏連結
權限 | 著作權擁有者: 工研院
著作權授權狀態: 經申請授權使用
使用範圍: 1.數位檔僅供網路瀏覽勿做其它用途。2.無數位檔之史料請參考「實體館藏連結」調閱。
典藏單位 | 工研院
分類 | 歷史文物
技術領域 | 電子與光電
內容描述 | 在此除了要感謝所有參與過電子所成長的人外,我更要感謝電子所成立二十週年前夕為我們述說故事的人。他們提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不但為本書增添不少趣味,也讓人感受到個中的酸甜苦辣。~邢智田
所長序
第一章積體電路計畫的誕生
•小欣欣豆漿店
•電子時錶研究發展小組成立
•潘文淵被幽禁在圓山飯店
•高度辦事效率
•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TAC成立
•孫運璿資政居功厥偉
•潘太太的一封信
•跑在起跑點上蓄勢待發
第二章時勢造英雄
•胡定華自交大跨刀相助
•楊丁元、史欽泰、章青駒自美返台
•在工研院土生土長的曾繁城
第三章RCA技術引進
•技術移轉的選擇
•發出技術合作邀請函
•審核企畫書
•選定RCA
•簽訂技術移轉合約
•關鍵成功因素
•阿里郎也來請益
第四章那一段受訓歲月
•編列作戰小組
•被視為外星人
•嚴縝作戰計畫
•各人習性,原形畢露
第五章創造電子工業奇蹟
•建造工廠與赴美受訓齊頭進行
•積體電路工廠落成
•第一張訂單來自香港
•成為全世界三大電子錶輸出國
•電子檢驗也受重視
第六章聯華電子的衍生
•衍生動機
•決定衍生方式
•聯華電子籌備處成立
•移轉過程與項目
•關鍵成功因素
•功勞歸諸聯華電子
第七章電腦與電子並駕齊驅
•電腦計畫的濫觴
•王安取經記
•在電子計畫的光芒裡默默耕耘
•各期電腦計畫成果
•計畫主持人心語
第八章「違章建築」裡的微波技術
•迫於無奈的接受
•Varian技術引進
•摸索中求成長
•巨變來得太突然
•穩定中迭創佳績
•以信心面對未來
第九章多產只為工業界
•電子檢驗中心(ETC)
•台灣積體電路公司(TSMC)
•台灣光罩公司
•億威公司
第十章手足分家
•不再只是傳言
•章青駒轉任業界
•電子、電通各領風騷
•邢智田接掌電子所
第十一章次微米計畫
•細說從頭
•盧志遠的使命感
•要拼才會贏
•傲人佳績
•待嫁女兒心
第十二章改善體質走更長遠的路
•品質的路 改善的心
•為工安求取平安符
•犧牲奉獻的同義詞
•以市場為導向
•是轉變而非突變
•祝福你!電子所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