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Philip Roth

人物

菲利普·羅斯要說的話都說完了


這些日子以來,在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 上西區家裡的電腦上一直貼着一張即時貼,上面寫着:“與寫作的戰鬥結束了。”羅斯先生到明年3月就80歲了,自從1959年開始寫作以來,總共出了31本 書,是美國文學界最為長盛不衰的作家之一。這張字條是為了提醒他自己,他已經從寫小說這項事業中退休了。“每天早上我都看着這張便條,”他在不久前的一天 說道,“它給了我很多力量。”

對於朋友們來說,“羅斯不再寫作”這個念頭就和“羅斯不再呼吸”沒什麼兩樣。有時候他生活中好像只有寫作。每次他獨自呆在自己康涅狄格州的房子里, 一寫就是好幾個星期,每天早上到附近的工作室報到,在那裡站着寫作,經常是晚上又回去接着寫。在大多數小說家都已放慢腳步的年紀,他重又煥發出活力,寫出 了幾部可以躋身他最佳作品的小說:《薩巴斯劇院》(Sabbath’s Theater)、《美國牧歌》(American Pastoral)、《人性的污穢》(The Human Stain)和《反美陰謀》(The Plot Against America)。他70多歲時寫的書短了些,但仍保持幾乎是每年推出一本的速度。

但在長達3小時的採訪過程中(他說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接受採訪),羅斯先生看上去好像對自己、對這個決定感到喜悅、輕鬆和平靜,這個決定是上個月他對 法國的《Les InRocks》雜誌首次宣布的。他開着玩笑,追憶過去,聊起其他作家和寫作的事情,追溯自己的寫作生涯,他看上去很滿足,也有寥寥的遺憾。春天時他指定 布萊克·貝利(Blake Bailey)來寫他的傳記,此後貝利便開始與他密切合作。

羅斯先生說自己其實在2010年寫完小說《復仇女神》(Nemesis)幾個月後就已經做出了停止寫作的決定,那本小說是關於他的家鄉紐瓦克1944年的脊髓灰質炎(hc: 小兒痲痺)大流行事件。

“我當時還不確定這個想法是不是真實的,所以什麼也沒有說,”他說,“我想,‘等一等,可別宣布了自己退休然後又反悔。’我可不是弗蘭克·辛納塔(Frank Sinatra)。所以當時我沒對任何人說起這件事,只是想看看事情到底是不是這樣。”

在他起居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堆表親剛送來的照片,其中有他母親的婚紗照,她的頭紗一直垂落到台階上;羅斯先生小時候與父母和哥哥桑迪(Sandy)在 紐瓦克家門口拍的照片;十幾歲時的羅斯和第一個正式女友坐在沙發上拍的照片;還有羅斯在軍中服役期間穿着二等兵軍裝、戴着頭盔拍的照片。

桌上還有他新買的iPhone。“為什麼?”他說,“因為我自由了。每天早上我都讀一章《iPhone傻瓜指南》(iPhone for Dummies),現在已經是專家了。兩個月來我沒讀什麼東西,光是把這玩意兒拿出來玩。”

然後他又糾正自己:“我白天不閱讀,到晚上才閱讀,每天讀兩個小時。我剛看完路易斯·厄德里奇(Louise Erdrich)精彩的小說《圓屋》。但主要還是讀20世紀的歷史與傳記。我曾生活在20世紀,在那個時代里上學和工作,那是我的時代。”

羅斯先生說,就他所知,唯一一個仍有很強創作能力卻急流勇退的作家是E·M·福士特(E. M. Forster),他在40多歲時停止了寫作。但福士特先生擱筆主要是因為他最感興趣的是同性之愛,他覺得關於這個主題的書肯定無法獲得出版。而羅斯先生 停止寫作是因為覺得自己想說的話已經說完了。

“我坐在那兒思考了一兩個月,看看能不能再想出點什麼別的,後來我想‘也許已經結束了,也許已經結束了’,”他說。“我給自己來了一劑文學果汁,就 是重讀那些當年曾對我有重大意義,但已經50年沒讀過的作家們的作品。我讀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康拉德,每個人的書我都讀了兩三本。還有屠格涅夫的兩篇最好的短篇小說:《初戀》(First Love)和《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此外他還重讀了福克納和海明威。

“然後我又決定重讀我自己的書,”羅斯先生繼續說,“我從自己最新的書讀起,對它們冷眼旁觀。我想:‘你寫得還不錯。’但當我讀到‘波特諾’那本的 時候,”——他指的是1969年出版的《波特諾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我失去了興趣,就沒再接着看自己最早的那4本書。”

“就這樣,我讀了那些偉大的作品,”他接著說,“然後又讀了我自己的書,我知道自己不會再有好點子,就算有,也會被它所奴役。”

羅斯先生現在身體非常健康,4月份他的背部動了手術,之後一直有規律地進行鍛煉。但他說:“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寫作。我不再有那種忍耐挫敗 的毅力。寫作是一種挫敗——是每天都要面對的挫敗,更別提羞辱的感覺。就像棒球一樣,你總是輸掉2/3的比賽。”他繼續說:“我再也不能面對寫了5頁紙然 後把它們全扔掉的日子。我再也無法忍受了。”

當秋日的陽光過於耀眼,羅斯先生拉上了起居室一扇大窗的窗帘。這是他在紐約的家,不過他仍然會在康涅狄格州的家常住,不再寫作讓他可以有空娛樂。

“今年夏天我家裡客人不斷,”他說,“差不多每周末都有客人,有時候一呆就是一星期。現在有個廚師給我做飯。以前我從來不請人去那棟房子。他們一去那兒過周末,我就沒法去工作室寫作了。”

羅斯先生並沒有完全放棄寫作。他通過e-mail正在和一位前女友8歲的女兒合寫一個短篇小說;還為自己的傳記作者寫大量的筆記和備忘錄。

“我現在是在為布萊克·貝利工作,”他說,“報酬可不怎麼高。”他還說,自己以前從來沒對任何人這麼誠實過。

“布萊克減輕了我的負擔,”他說,“我不必再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不必再去深挖它。你知道,為了寫小說,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當做一塊跳板。寫作的時 候,我腳下必須有些堅實的基礎。我可不是奇幻作家。這感覺就像站在有彈性的跳水板上,身體隨之上下起伏,然後一頭躍進小說之水。但是創作小說還是要以真實 人生為起點,這樣才能讓小說自始至終富有生命力。”
貝利先生說,羅斯先生準備的筆記已經裝滿了幾個箱子。“它們文筆雄辯,內容廣泛,”他補充說,“但是太多了,幾年工夫我都讀不完。”

羅斯先生有一件事要澄清:經常有人錯誤地引用他的話,說他曾聲稱“小說死了”。“我不相信小說會死,”他堅持道,“我是說小說讀者正在消失。這是事 實,這話我已經說了15年了。我說屏幕會殺死讀者,事實也的確如此。先是電影屏幕,然後是電視屏幕,現在又是最後一擊——電腦屏幕。”
但是,就算讀者人數減少了,偉大的小說還是會持續不斷地創作出來。“艾德·道克托羅 (Ed Doctorow),”他開始列舉自己喜歡的作家。“堂·德里洛(Don DeLillo),還有丹尼斯·約翰遜(Denis Johnson),他們都非常棒。弗蘭岑(Franzen)——非常棒。厄德里奇(Erdrich)——簡直太厲害了。還有20來個非常非常不錯的年輕作家。都值得關注。”
他還說:“為什麼還需要更多讀者呢?數量不代表全部。圖書有自己的意義。”
此刻天色已晚。他站起身來,腳上只穿着長襪。他走到房間另一頭,打開了幾盞燈。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21118日。
翻譯:董楠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