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臺大歷史學術通訊, 臺大歷史系電子報, 臺大中文學報,中國文學研究 ,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台灣歐洲史跨領域研究部落格」

開啟peer-to-peer學習歐洲史的新起點
—「台灣歐洲史跨領域研究部落格」出刊序
文/花亦芬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我個人學習歐洲史的經歷比較特別,是在德國從大學一年級重新讀起。這樣的經歷常常讓我思考,在台灣如何教好歐洲史?答案,其實很簡單,就像如何學會在大海裡游泳,就是放膽下去游吧!親自到小浪與大浪裡,親自去知道何謂暗礁,何謂海溝,也學會知道如何放鬆,享受波浪的溫柔與美麗,欣賞海天濤濤的廣闊與無垠。答案,很簡單;但該如何做到,如何帶領學生一起到知識的汪洋裡,學會游向陌生歷史時空的彼岸,在台灣,卻不是容易的。
  我常常告訴學生,學習世界史,要有補破網的耐心與能力。不可能有一套知識、一套理論、一套方法,是可以讓人學了以後就安枕無憂。西方歷史學注重反省舊知,不斷探索認識人類過往新的視角,也重視古今之間的對話。沒有人敢說,自己掌握了哪個時期所有的材料與文獻。因此,重要的是,培養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敢於重新認知的能力;就像補破網一樣,知道自己的魚網本來就有很多漏洞,在捕魚過程中更常常會被咬出很多新的破口,但要勇敢去面對自己過去不熟悉的新材料、新思考......(全文)(本文原刊載於【台灣歐洲史跨領域研究部落格



 【台灣歐洲史跨領域研究部落格】正式上線
  • 網址 :http://europeanhistory2013.blogspot.tw/
  • 網頁管理者:
    陳 襄(Hsiang Chen):臺大歷史學系學士班四年級
    林盎然(Amber Ang-Jan Lin):臺大歷史學系學士班四年級
    譚羽茹(Sophia Yu-Ju Tan):臺大歷史學系學士班四年級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編號 作者 書名 備註
1 杜維運 清乾嘉時代之史學與史家 歷史
2 金嘉錫 說苑補正 中文
3 孫同勛 拓拔氏的漢化 歷史
4 張 亨 荀子假借字譜 中文
5 陶晉生 金海陵帝的伐宋與采石戰役的考實 歷史
6 周富美 墨子假借字集證 中文
7 陳捷先 滿州叢考 歷史
8 劉家駒 清朝初期的八旗圈地 歷史
9 王家儉 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 歷史
10 彭 毅 錢牧齋箋註杜詩補 中文
11 楊承祖 張九齡年譜附論五種 中文
12 張奕善 明代中國與馬來亞的關係 歷史
13 田宗堯 論衡校證 中文
14 鄭欽仁 北魏中書省考 歷史
15 鄭再發 蒙古字韻跟八思巴字有關的韻書 中文
16 莊 因 話本楔子彙說 中文
17 林文月 謝靈運及其詩 中文
18 王貴苓 陶淵明及其詩的研究 中文
19 蕭啟慶 西域人與元初政治 歷史
20 陳文石 明洪武嘉靖間的海禁政策 歷史
21 張 健 滄浪詩話研究 中文
22 孫會文 梁啟超的民權與君憲思想 歷史
23 黃然偉 殷禮考實 中文
24 李永熾 福澤諭吉社會思想之研究 歷史
25 齊益壽 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 中文
26 許進雄 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 中文
27 王保珍 增補蘇東坡年譜會證 中文
28 阮芝生 從公羊學論春秋的性質 歷史
29 樂蘅軍 宋代話本研究 中文
30 趙雅書 宋代的田賦制度與田賦收入狀況 歷史
31 施淑女 九歌天問二招成立背景與楚辭文學精神的探討 中文
32 莊吉發 京師大學堂 歷史
33A 黃敏枝 唐代寺院經濟的研究 歷史
33B 邵 紅 敦煌石室講經文研究 中文
34A 羅龍治 進士科與唐代的文學社會 歷史
34B 張光裕 先秦泉幣文字辨疑 中文
35 吳春山 陳同甫的思想 中文
36 李元貞 黃山谷的詩與詩論 中文
37 黃沛榮 周書周月篇著成的時代及有關三正問題的研究 中文
38 林能士 清季湖南的新政運動 歷史
39 姜公韜 王弇州的生平與著述 歷史
40 周學武 唐說齋研究 中文
41 蕭 璠 春秋至兩漢時期中國向南方的發展 歷史
42 陳萬益 金聖歎的文學批評考述 中文
43 李偉泰 兩漢尚書學及其對當時政治的影響 中文
44 胡平生 梁蔡師生與護國之役 歷史
45 黃清蓮 元代戶計制度研究 歷史
46 梁庚堯 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 歷史
47 林麗真 王弼及其易學 中文
48 夏長樸 兩漢儒學研究 中文
49 古清美 黃梨洲生平及其學術思想 中文
50 黃寬重 晚宋朝臣對國是的爭議-理宗時代的和戰、邊防與流民 歷史
51 康 樂 唐代前期的邊防 歷史
52 陳 華 捻亂之研究 歷史
53 戴景賢 宋周張二程思想之分析 中文
54 何澤恆 歐陽修之經史學 中文
55 葉國良 宋人疑經改經考 中文
56 林瑞明 晚清譴責小說的歷史意義 歷史
57 曾華璧 民初時期的閻錫山 歷史
58 鄒繼萬 兩漢土地問題研究 歷史
59 謝碧霞 水滸戲曲二十種研究 中文
60 賴芳伶 閱微草堂筆記研究 中文
61 陳幸蕙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研究 中文
62 王碧華 王翬研究 歷史
63 賴惠敏 明代直隸賦稅制度的研究 歷史
64 方惠芳 曹錕賄選之研究 歷史
65 陳芳英 書名 中文
66 洪國樑 王國維之詩書學 中文
67 魏岫明 國語演變之研究 中文
68 沈松僑 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 歷史
69 黃福得 邁湟克的國家觀念 歷史
70 吳慧蓮 東晉劉宋時期之北府 歷史
71 張蓓蓓 東漢士風及其轉變 中文
72 蔣秋華 宋人洪範學 中文
73 沈 冬 南管音樂體制及歷史初探 中文
74 翁佳音 台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 歷史
75 呂春盛 北齊政治史研究--北齊衰亡原因 歷史
76 王健文 戰國諸子的古聖王傳說及其思想史意義 歷史
77 楊儒賓 先秦道家「道」的觀念的發展 中文
78 李隆獻 晉文公復國定霸考 中文
79 鄭毓瑜 六朝文氣論探究 中文
80 簡惠美 韋伯論中國--《中國的宗教》初探 歷史
81 李榮泰 湘鄉曾氏研究 歷史
82 王世宗 南宋高宗朝變亂之研究 歷史
83 徐芳敏 釋名研究 中文
84 江淑惠 齊國彝銘彙考 中文
85 蔡 瑜 高秉詩學研究 中文
86 邱澎生 十八、十九世紀蘇州城的新興工商業團體 歷史
87 張隆志 族群關係與鄉村臺灣一個清代臺灣平埔族群史的重建理解 歷史
88 李訓詳 先秦的兵家 歷史
89 張素卿 左傳稱詩研究 中文
90 李惠綿 王驥德曲論研究 中文
91 曾陽晴 無善無惡的理想道德主義 中文
92 李君山 為政略殉-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 歷史
93 劉馨珺 南宋荊湖南路的變亂之研究 歷史
94 王鴻泰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歷史
95 康韻梅 中國古代死亡觀之探究 中文
96 洪淑苓 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 中文
97 劉少雄 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 中文
98 王仁祥 先秦兩漢的隱逸 歷史
99 黃玫茵 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 歷史
100 周敘琪 1910-20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 歷史
101 陳翠英 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 中文
102 蔡璧名 身體與自然-以黃帝內經素問中心論古代思想中的身體觀 中文
103 彭美玲 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 中文
104 陳元朋 兩宋的「尚醫士人」與「儒醫」-兼論其在金元的流變 歷史
105 張維屏 紀昀與乾嘉學術 歷史
106 費絲言 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 歷史
107 謝佩芬 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 中文
108 許子漢 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 中文
109 賀廣如 魏默深思想研究-以傳統經典的詮說為討論中心 中文
110 莊明興 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 歷史
111 黃煜文 傅科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 歷史
112 黃文斐 維柯《新科學》之中古性 歷史
113 盧明瑜 三李神話詩歌之研究 中文
114 鄭雅如 情感與制度:魏晉時代的母子關係 歷史
115 謝明陽 明遺民的莊子定位論題 中文
116 黃金文 方言接觸與閩北方言演變 中文
117 陳致宏 德國史家朵伊森(J. G.. Droysen)的歷史思想與現實意識—以《希臘化時代史》為研究對象 歷史
118 唐立宗 在「盜區」與「政區」之間—明代閩粵贛湘交界的秩序變動與地方行政演化 歷史
119 盧桂珍 慧遠、僧肇聖人學研究 中文
120 卓清芬 清末四大家詞學及詞作研究 中文
121 羅 因 「空」「有」與「有」「無」-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之研究 中文
122 孟淑慧 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 歷史
123 顧立誠 走向南方—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 歷史
124 朱開宇 科舉社會、地域秩序與宗教發展 歷史
125 陳淑娟 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 中文
126 吳俊德 殷墟第四期祭祀卜辭研究 中文
127 周玟慧 從中古音方言層重探《切韻》性質—《切韻》、《玄應音義》、《慧琳音義》的比較研究 中文
128 高郁雅 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 歷史
129 張藝曦 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以明中晚期江西吉水、安福兩縣為例 歷史
130 黃子寧 天主教在屏東萬金的生根發展(1861-1962) 歷史
131 李文鈺 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 中文
132 紀志昌 兩晉佛教居士研究 中文
133 劉欣寧 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 歷史
134 汪正晟 以軍令興內政--徵兵制與國府建國之策略與實際(1928-1945) 歷史
135 簡良如 《文心雕龍》研究──個體智術之人文圖象 中文
136 王仁祥 人倫鑒識起源的學術史考察(魏晉以前) 歷史
137 邴尚白 葛陵楚簡研究 中文
138 呂世浩 從《史記》到《漢書》──轉折過程與歷史意義 歷史
139 曾守仁 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 中文
140 廖宜方 唐代的歷史記憶 歷史

 *****
中文系

臺大中文學報                                                               回系出版品


第 1期(74年11月) 第 2期(77年11月) 第 3期(78年12月)
第 4期(80年 6月) 第 5期(81年6月) 第 6期(83年6月)
第 7期(84年4月) 第 8期(85年4月) 第 9期(86年6月)
第10期(87年5月) 第11期(88年5月) 第12期(89年5月)
第13期(89年12月改為半年刊) 第14期(90年6月) 第15期(90年12月)
第16期(91年6月) 第17期(91年12月) 第18期(92年6月)
第19期(92年12月) 第20期(93年6月) 第21期(93年12月)
第22期(94年6月) 第23期(94年12月) 第24期(95年6月)
第25期(95年12月) 第26期(96年6月) 第27期(96年12月)
第28期(97年6月) 第29期(97年12月) 第30期(98年6月)
第31期(98年12月) 第32期(99年6月) 第33期(99年12月)
第34期(100年6月) 第35期(100年12月) 第36期(101年3月改為季刊)
第37期(101年6月)

*****臺大歷史系電子報
e-Newsletter

[最新消息] 敬悼杜維運教授

 http://epaper.ntu.edu.tw/view.php?id=16249

 *****
他們另外有學術通訊



臺大歷史學術通訊
創刊號 2008.10



◆出版品︱臺大歷史學術通訊︱第十一期 全文下載


   
◆學人專訪 ˙萊頓大學講學記∕吳展良  pdf檔)(網頁版
˙我的學習歷程──永懷師恩∕呂世浩 pdf檔)(網頁版
˙我學歷史的歷史∕宋家復 pdf檔)(網頁版
˙我的學思歷程──轉折與探索∕許雅惠 pdf檔)(網頁版
˙《史原》憶往──走訪梁庚堯教授∕梁庚堯口述,吳挺誌整理
◆學術小品 ˙雲龍五井及相關聯之碑刻調查∕楊偉兵
◆講論會 ˙臺大歷史系講論會
◆回首   ˙一起記錄我們夜間部的四十年∕甘懷真
 臺大夜歷史 ˙韶光易逝卅五年──臺大夜間部歷史系憶往∕胡平生
 /進修學士班 ˙師友分享
◆校園展覽 ˙國分直一藏書與標本文物展簡介 (pdf檔)(網頁版
◆學術交流 ˙浙江大學及杭州歷史文化遺產參訪紀要∕李長遠  (pdf檔)(網頁版
◆特別報導 ˙2011年臺大杜鵑花節「高中生旁聽歷史課程」活動心得  (pdf檔)(網頁版
◆研究成果 ˙臺大歷史系博士論文摘要(99學年度)
  ˙師生編著新書簡介
˙99學年度學位論文彙目
  ˙本系師生獲獎助及補助計畫
◆大事記 ˙大事記(2011年5月至2011年10月)
◆其它  封面頁 本期目錄

◆學人專訪
萊頓大學講學記∕吳展良
2009年9月中旬,應荷蘭政府的國際亞洲研究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IIAS)之邀,我赴萊頓大學漢學系(Sinological Institute, Leiden Univerisity)講學一年。我與內人帶著小孩,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抵達史及普機場(Amsterdam Airport Schiphol)時,已頗有倦意,好在IIAS的人員特別包了一輛大車來接我們,解決了初來乍到所面臨的許多問題。車子在高速公路行駛了不久,便轉走地 方公路。...(pdf檔)(網頁版
我的學習歷程──永懷師恩∕呂世浩
很榮幸也非常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在我的母系刊物──《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中,談談我的學習歷程。作為一個歷史人,有時候反而是自我的歷史最難講得好。在這裡,僅能就我求學過程的一些經驗和感受,希望藉此機會提供讀者們參考。...(pdf檔)(網頁版
我學歷史的歷史∕宋家復
這不是一篇「我的學思歷程」之類的自傳文稿,敝人在下的年齒、德 位、學行各方面都不夠資格,這種題目要保留給院士、校長、院長或榮譽教授等級的前輩學者去做,才會實至名歸。題目「我學歷史的歷史」,其實是故意玩弄一點 文字遊戲――一方面是「『我學歷史』的歷史」,說明我誤上歷史學門這條「賊船」的過程經歷,另一方面則是「我學『歷史的歷史』」,涉及我碰巧在這條「賊 船」上搖搖晃晃、不知不覺地進駐到了史學史這個專門艙房裡。...(pdf檔)(網頁版
我的學思歷程──轉折與探索∕許雅惠
我從小喜歡讀書,讀各式各樣的書,從漫畫、歷史故事、翻譯西洋經典小說到三○年代作家的書,無所不讀。對於文史,我有著濃厚的興趣,無奈想像力不夠豐富,也缺乏寫作天分,便死了以此為業的心。大學時進入了熱門的管理學院,入學時還叫國貿系,畢業時已改成國企系。...(pdf檔)(網頁版
《史原》憶往──走訪梁庚堯教授∕梁庚堯口述,吳挺誌整理
梁庚堯老師(以下簡稱梁):對我來說,《史原》第六期編務是個非 接不可的工作。當時,照例由博士班研究生輪流編《史原》,那年正好輪到我這一屆。那時每屆博士班的學生並不多,當屆的博士班學生(63學年度入學)只有兩 人:我和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歷史系的陳錦忠先生。陳先生從東海大學碩士班畢業,當時已經是東海的講師,平時都在臺中,上課時才到臺北,不能隨時處理相關事 務。...(pdf檔
◆學術小品
雲龍五井及相關聯之碑刻調查∕楊偉兵
「五井」,位於今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境,係明代所開之諾 鄧、山、師、大、順蕩五鹽井。雲龍地區產鹽歷史悠久,明代特為盛行,《明史》有載洪武初年:「諸產鹽地次第設官。都轉運鹽使司六:曰兩淮、曰兩浙、曰長 蘆、曰山東、曰福建、曰河東,鹽課提舉司七:曰廣東、曰海北、曰四川、曰雲南,雲南提舉司凡四:曰黑鹽井、白鹽井、安寧鹽井、五井。又陝西靈州鹽課司 一。」...(pdf檔
◆講論會
臺大歷史系講論會
Melanchthon為馬丁路德所寫的第一篇傳記/花亦芬老師主講
《奏讞書》中的法理言說和道德判斷/閻鴻中老師主講
功利思想儒者伊藤仁齋的《童子問》與其形成的時代──江戶時代學術與政治互動的一個參考座標/童長義老師主講 ...(pdf檔
◆回首 臺大夜歷史/進修學士班
一起記錄我們夜間部的四十年∕甘懷真
2008年8月我擔任系主任後,心裏一直在盤算進修學士班結束一 事,也將「許進修部一個happy ending」當成工作目標。但直到2011年6月出席進修學士班回顧特展,再參加99學年度的畢業典禮,才真的進入曲終人散的情境,而有日子忽焉到來之 嘆,終於要結束了!...(pdf檔
韶光易逝卅五年──臺大夜間部歷史系憶往∕胡平生
1973年的炎炎夏日,我猶在晨昏顛倒地趕撰臺大歷史所的碩士論文中,對於即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威脅,亦未遑理會。終於在期限之前完成論文,通過口 試,取得學位,並且幸運地於同年8月1日起進入母系任專任講師。這主要是由於教育部通令自該學年度起,各大學院校所有科系學生除必修一學年之四學分中國通 史(以下簡稱中通)課外,另需必修一學期兩學分之中國現代史(以下簡稱中現)課。...(pdf檔
師友分享
生命中的美好記憶 呂世浩老師
夜歷史的同學們,恭喜你們畢業了!在國立臺灣大學四十年的夜間部歷史中,你們無疑的劃下了一個圓滿的句點。 對於夜歷史的同學們,我個人的感情是極為特殊的。在進入臺大歷史系成為專任教師前,我個人先在臺大夜歷史有著為期一年的兼任教師經歷。...(pdf檔
◆校園展覽
國分直一藏書與標本文物展簡介
本期「校園展覽」單元,介紹「國分直一藏書與標本文物展」,該項 展覽為「全方位的民族考古學者──國分直一」系列活動之一,由臺大圖書館、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主辦,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指導,展期自2011年9 月19日至12月2日。本期封面與內文圖片及展覽相關資料均由臺大圖書館提供,特此致謝。...pdf檔)(網頁版
◆學術交流
浙江大學及杭州歷史文化遺產參訪紀要∕李長遠
杭州為南宋古都,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杭州市的浙江大學為目前大陸 研究宋史的重鎮之一。筆者有幸獲得臺大歷史系「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經費補助,於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赴杭州進行短期訪問考察,主要參訪杭 州的學術研究機構,包括浙大歷史系、浙大的「宋學研究中心」和「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以及杭州當地的歷史文物遺址。...(pdf檔)(網頁版
◆特別報導
2011年臺大杜鵑花節「高中生旁聽歷史課程」活動心得
配合本校2011年度杜鵑花節之學系博覽會活動,本系特開放數門歷史專業課程與全校性歷史類通識課,給予高中學子旁聽機會,讓高中生更早瞭解本系的教學內容與大學上課方式,體驗大學生上課情境。 本次開放旁聽課程有二十門,授課教師及課程詳下。活動對象為全國在校高中三年級學生,二周活動期間內,每人至多旁聽六門課,計有71人報名,反應頗佳。以下為部分學生所撰寫之參與活動心得節錄。 ...(pdf檔)(網頁版
◆研究成果
 
◆大事記(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
封面  ◆目錄頁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