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阮義忠「想見,看見,聽見」《人與土地》+《台北謠言 》/ 徐宗懋 《歲月台灣》


「見,不只是視覺,而是一種觸感。
它是具體的,會反彈、有溫度、有形狀、有量體,
是一種幾乎等於烙印的存在。」——阮義忠
影響兩岸三地華人攝影深遠、當代攝影大師阮義忠生涯首部攝影散文集,橫跨三十年的書寫,以真摯雋永之筆,回顧攝影藝術生命中所有的「想見,看見,聽見」。
新書同時收錄阮義忠及方大曾、呂楠等著名攝影家之代表作,從中一窺攝影大師鏡頭之外的故事,以及他的完整生命之旅。





宜蘭大學圖書館/圖資大樓附近有一公共藝術: 阮義忠 1987 插秧 可惜目前找不到圖片: 約花費3-4百萬元....哈哈 2013.4.12

 【來自阮義忠FB】

廣州《新快報》1月6日有篇關於我的專訪,整理得非常用心。有興趣的朋友可看看。
“現實已經夠苦,藝術何必再讓人難受?我寧願傳達一點點溫暖和希望。“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906110
“你的心在哪裡,寶藏就在哪裡。”
http://epaper.xkb.com.cn/view.php?id=906140



------

歲月台灣》副標題: 歲月台灣
 作者: 秦風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年: 2008-8-1頁數: 376定價: 36.0裝幀: 平裝叢書: 秦風老照片館系列ISBN: 9787563353484


秦風,原名徐宗懋,1958年出生於台灣省高雄市,自幼喜愛歷史和美術,大學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約二十年。 1995年起收集歷史照片,2000年成立文史工作室,最近推動秦風老照片館成立,傾心投入歷史影像的發掘與應用。他為《三聯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體提供了眾多歷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稱為“海峽兩岸老照片收藏第一人”。重振壯志凌雲的藍天精神- 徐宗懋的部落格-



內容簡介 · · · · · ·台灣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是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不容忽視的足跡,本書力求以客觀平和的態度,記錄過去一個世紀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情感。相信這樣的努力,將有助於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並有助於兩岸人民共同攜手創造中華民族和解、富強與民主的未來。20世紀的台灣,與祖國的歷史命運緊密相連。由於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日本,台灣被分割出去;由於中國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台灣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又由於國共內戰,使得台灣與中國大陸長年處於對峙與分隔的狀態可以說,台灣20世紀所走過的道路,是中國大歷史的重要一環,也是中華民族文明進程不容忽視的足跡。1949年國民黨退據台灣之後,實行了一種比在大陸時期更為​​嚴厲的專制體制,不過同時也實施了在大陸時期所未能做到的諸如土地改革等一些舉措,並在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中發展了經濟。文化上,台灣則清除了日本殖民地文化的影響,全面恢復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又經過四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的融匯,台灣最終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實現了社會形態的轉型。目前,海峽兩岸暫時的分離狀態固然令人痛心,不過對於已發生的不幸,我們寧願以冷靜理性的態度去面對。筆者力求以客觀平和的態度記錄過去一個世紀寶島的土地、人民、歲月與情感,其中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文化等各個層面。相信這樣的努力將有助於拉近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並有助於兩岸人民共同攜手創造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  作者簡介 · · · · · ·  秦風,歷史文化工作者。編著《你沒見過的歷史照片》、《民國名人再回首》等,在圖片收藏上頗有見地。目錄 · · · · · ·1900-1909年:日本統治台灣之始1910-1919年:余清芳與噍吧 事件1920-1929年:文化協會的鬥爭1930-1944年:莫那?魯道霧社事件1945年:台灣光復……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1953年:耕者有其田1958年:“警備總部”成立1962年:胡適在台北逝世1968年:越戰與台灣1970年:鄧麗君崛起歌壇1975年:瓊瑤編織愛情美夢1982年:羅大佑掀起黑色旋風……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1993年:辜汪會談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0年:國民黨“下野”· · · · · · (收起)



20世紀中國人的山河歲月A  JOURNEY  THROUGH  CHINA--A PICTORIAL  WALK, 1927~1997
20世紀中國人的山河歲月
A JOURNEY THROUGH CHINA--A PICTORIAL WALK, 1927~1997
作者:徐宗懋
出版日期:1997/12/25

日本情結─從蔣介石到李登輝
日本情結─從蔣介石到李登輝
作者:徐宗懋
出版日期:1997/7/30

務實的台灣人THE   PEOPLE  OF  TAIWAN  AS  PRAGMATIST
務實的台灣人
THE PEOPLE OF TAIWAN AS PRAGMATIST
作者:徐宗懋
出版日期:1995/5/15

2005
 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李凱)《寶島風情》首發式暨“台灣生活經驗——兩岸共同 的民族性格”座談會22日在北京三聯書店舉行。《寶島風情》作者、台灣知名媒體工作者徐宗懋說,論及中國傳統,全中國大概沒有一個像台灣這般“傳統”的 了,讓人感到兩岸原本就是一體的。

  《寶島風情》選取了上百張圖片,配以朴素、平靜的論述,從台灣原住民、考試制度、家庭、傳統、社會、農村、體育、人物、演藝等不同的視角介紹台灣。全書用清晰的畫面讓讀者可以直接在紙上飽覽寶島的美麗山川,看到人物鮮活的表情。

  作者不發驚人之語,而是通過呈現台灣民眾庸常的生活,溫馨的瑣事,讓讀者的心思不自覺地飛躍海峽,走入彼岸的時空,感受兩岸文化的共通性。

  徐宗懋表示,在編撰此書的時候,他特別選取了大批大陸同胞熟悉的場景、畫面,這些場景過去或現在都曾在大陸存在,如趕考、祭孔、傳統戲曲等,借以表明台灣社會從上層的言行到市井生活都浸潤在濃郁的傳統裡。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徐博東教授稱贊徐宗懋多年深耕兩岸文化交流事業,《寶島風情》的出版加深了兩岸間了解。他介紹說,徐宗懋10多年來為收集歷 史圖片,足跡遍及兩岸及海外,取得了豐碩成果。目前僅在大陸出版的就有《歲月台灣:1900-2000》《日軍鐵蹄下的南京》等。

岁月台湾

副标题: 岁月台湾
作者: 秦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8-1
页数: 376
定价: 36.0
装帧: 平装
丛书: 秦风老照片馆系列
ISBN: 9787563353484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秦风,历史文化工作者。编著《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民国名人再回首》等,在图片收藏上颇有见地。

目录  · · · · · ·

1900-1909年:日本统治台湾之始
1910-1919年:余清芳与噍吧�事件
1920-1929年:文化协会的斗争
1930-1944年:莫那?鲁道雾社事件
1945年:台湾光复
……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
1953年:耕者有其田
1958年:“警备总部”成立
1962年:胡适在台北逝世
1968年:越战与台湾
1970年:邓丽君崛起歌坛
1975年:琼瑶编织爱情美梦
1982年:罗大佑掀起黑色旋风
……
1987年:开放大陆探亲
1993年:辜汪会谈
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
2000年:国民党“下野”
· · · · · · (收起)


5.1晚上立讀



人與土地+台北謠言 攝影文集   此兩書都有照片索引


作者 / 阮義忠
出版社 / 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 / 2012/
 阮義忠

1950年出生於台灣省宜蘭縣,23歲開始攝影,出版《人與土地》、《台北謠言》、《四季》及《告別二十世紀》等十本攝影集。論著 《當代攝影大師》、《當代攝影新銳》被視為海峽兩岸的攝影教育啟蒙書,所創辦的《攝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被譽爲攝影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刊物之一。攝影作品被海內外重要機構展出及收藏,規模最大的是2009年廣東美術館為其舉 辦的個展〈一個時代、一本雜誌、一個人── 阮義忠 • 轉捩點〉。現為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教授及佛教慈濟基金會志工。

內容簡介

那些人,那些土地,通過我的相機,令我溫暖和感動,使我一天天從幼時的惡夢醒過來,我已不再覺得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可恥的包袱。──阮義忠

1970年代,攝影大師阮義忠離開台北、走遍台灣農村,希望找到人與土地以前的那種親密痕跡,因此留下了如都蘭、美濃、南澳、旭海等地的早年人物與景色。阮義忠說:「人與土地要回到以前那種親密的關係,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們,才會有希望……。」

《人與土地》一書最早出版於1987年,當時台灣都市崛起,年輕人紛紛離開農村,人與土地的親密關係逐漸淡化。當年為此書做序的陳映真,認為這些照片從「現代 人」看來,明明應該熟悉不過,卻又異常生疏,如同「國境裡的異國」。他期待這些來自農村的照片,能協助現代人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這個對於「現代人」的期 待,竟也發生在阮義忠自己身上。阮義忠曾經自言,對於自己出身農村曾經感到憎恨,而經過在鏡頭裡重新尋找人與土地的親密性,讓他能重新面對自己的過往,返 回家鄉,找到自己的位置。

台北和所有現代化城市一樣,變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往往令人來不及捕捉,拍下來的景觀過不了多久,就成了褪色的過往。──阮義忠

在同一個時期,也是台灣社會力逐漸爆發的年代,當時經濟急遽發展、政治開始鬆綁,台北正是其中變化得最快、最徹底的城市。攝影家阮義忠在台北街頭捕捉各種景象,希望呈現當時台灣在瘋狂追求經濟成長時,病態的面向,以此完成《台北謠言》攝影集。

這 個計畫原本稱之為「台北」,但後來阮義忠覺得自己的照片無法替台北勾勒出完整的輪廓,一直到他想到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曾說的話:「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無止盡的事,如果開始嚐試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視過高的毛病……但它只不過是城市的一則謠言罷了;沒有意 義,也不會流傳下去。」因為這句話,他放棄「自視過高」的「完整」構想,重新利用「謠言」的隱喻,選出一系列呈現台北真與虛的照片。

阮義忠的可貴處,在於他那動人的誠實。──陳映真

二十多年後,在全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南方都市報》(169萬份)的邀請下,阮義忠重新拿出這批照片,以每週三幅的速度,一篇一篇說出這些照片的背後故事。於是這些原本就令人動容的照片,與新增的回憶文字,一起產生了另外一種震撼。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