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陳之藩作品

趙(民德)老師: 
我今天再逛您的酒店
很有意思
重燃想編書的想法 (當然如何比網站深入是挑戰)
今天第一次讀"關於統計論文的撰寫"的1:10  
http://www.jds-online.com/blog/category/%E8%AB%96%E6%96%87%E5%AF%AB%E4%BD%9C/
您引的陳之藩的我查了一下  原文的確如此   不過陳先生可能有些誤會原書.
作者是盡人皆知的李約瑟
陳先生不知為什麼引了該書副標題---此書台北帕米爾書局在30年前的書名為"大滴定" 1969: The Grand Titr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in East and West,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London, UK.
以上筆記請參考 2012.11.3



■陳之藩讓她走上科學之路
初中畢業後,鍾邦柱順利考上北一女,升高二時她面臨文理組的抉擇,曾經掙扎了好一陣子。後來讓她下定決心選擇理組的關鍵,是因為陳之藩。由於她很喜歡陳之藩的作品,原來讀科學的人也可以寫出優美的文學作品,因此決定以他為典範,期許自己未來可以跟他一樣以文理雙向發展。這就是鍾邦柱走上科學之路的開始。生化女先鋒:鍾邦柱的科學研究之路/CASE編輯整理



陳之藩(1925年~2012年)。(圖片摘自香港中文大學網站首頁)

記者|楊玲報導(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hc有刪減)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哲學家皇帝〉陳之藩
享譽華人世界的科學兼人文跨科際學者陳之藩2月25日在香港逝世,享壽86歲。陳之藩是一位傑出的電機工程學者,曾獲選英國電機工程學會院士、擔任 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座科學家、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臺灣成功大學客座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學系榮譽教授等,曾出版理工著作《系統導論》及《人工智 慧語言》。其中與香港中文大學淵源甚深,曾擔任該校電子學系創系時期系主任,協助開辦博士班,培養相關專業人才,是位相當具有成就的科學家。

作品包括《旅美小簡》、《在春風裡》、《劍河倒影》、《一星如月》、《釣勝於魚》、《陳之藩散文集》、《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蔚藍的天》、《時空之 海》、《散步》及《思與花開》等,其中〈謝天〉、〈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等多篇散文膾炙人口,多次入選國、高中教材。知名散文家思果說,陳之藩的 文字是雅潔上品,在遣詞造句上如平仄協調等下了很多工夫,看出來受舊詩影響很大。

其散文集《劍河倒影》中描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人文薈萃,當中的名人雅士皆專業奇才,卻也精通跨領域學問,如諾貝爾獎學者羅素、凱因斯、拉瑟福等常齊 聚一堂,談宇宙人生,猶如古希臘的雅典學園重現。陳之藩當然也是佼佼者,以理性與感性的筆觸,論科技、文學及生活等軼事,也常常流露出知識份子應以天下為 己任的情懷,如在文章中曾感慨,當今教育漸趨分科專才化,但通才卻漸漸消失,科學與人文甚至形成「兩種文化」的隔閡難以跨越。陳之藩一生努力打破當中藩籬,搭建科學、人文密切溝通的橋樑。特別的是,雖然文學方面成就非凡,但陳之藩表示,「若讓他重新選擇,還是會選擇學電機,因為科學基礎對他文學創作有幫助。」可見科學、人文之於他,相輔相成難以分割。

陳之藩曾於一九九三年到二○○三年擔任成功大學客座教授,該校生理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湯銘哲曾表示,其最偉大之處在於融合科技與人文,與現今大學培養 人文和專業素養均衡發展的人才目標不謀而合。成功大學二○○九年開始發起「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之後也特別舉行「陳之藩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在校內 圖書館設置「陳之藩專區」及博物館的「陳之藩書房」,當時陳之藩更抱病坐輪椅出席,場面十分感人。陳之藩一生在科學、人文的努力耕耘,對後世影響甚鉅。一 代大師雖矣,風采卻永存,值得後人好好學習。


陳之藩 Wikipedia 增添作品部分


陳之藩(1925年6月19日-),字範生河北省霸縣人,英國劍橋大學電機哲學博士。雖然他是電機工程學者從事科學教學研究,著有電機工程論文百餘篇,《系統導論》及《人工智慧語言》專書兩冊,但深具人文素養,擅長寫作散文。散文作品入選兩岸三地中學國文課本[1]

目錄

[隐藏]

[編輯] 生平

[編輯] 家貧

小時候家裡很窮,農忙時還要背著小鐮刀割麥穗。到農曆過年時,和大妹妹到街頭去揮毫賣春聯,為的是躲上門討債的債主。十二歲那年,考入北平進德中學就讀。畢業後,再考取北平市立第五中學。陳之藩作文一向在班上是第一。高中畢業後加入軍隊。後來又想念書,由於當時政府只以公費獎勵學生學理工,於是考上西北工學院[2]。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後成為北洋大學。陳之藩非泛泛之輩,在北洋大學電機系讀到一半時,對國家前途感到悲觀,想改讀哲學救國,就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為了這事還到清華大學跟金岳霖見過一面,最終打消這主意[3]

[編輯] 胡適忘年之交

大三時聽到北京大學校長胡適一 段題目為《眼前文化的動向》的廣播,胡適在演講中提出了人生的三個目標,一是用科學成果解除人生苦痛,二是用社會化的經濟制度來提高生活水準,三是用民主 化的政治制度來解放思想,完成獨立人格。聽完這次廣播之後,陳之藩產生了「幾件疑問和一點感想」,遂寫了封長信給胡適。胡適沒有直接回復,這封信卻在胡適 隨後在全國四十多家日報上發表的《我們必須選擇我們應走的方向》一文中,作為聽眾回應專門摘引了出來。陳之藩對胡適的這篇文章十分信服,再度去信。胡適也 回信,兩人成為忘年之交[2][4]。1948年6月13日,陳之藩在雷海宗所編的《周論》上發表長文《世紀的苦悶與自我的彷徨--青年眼中的世界與自己》,見解得到金岳霖馮友蘭沈從文的激賞,日後成為《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一書的代序[3]

[編輯] 台灣製鹼有限公司

1948年獲北洋大學電機系學士,被派到台灣製鹼有限公司任實習工程師,修理馬達,陳之藩不會說閩南語,手下有二十多個不會說國語的女孩子。只是女孩子為了防曬,包裹嚴密,陳之藩不識盧山真面目[3]。赴她們的婚宴時,才知到原來是如此漂亮的姑娘。

[編輯] 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李書田以前是北洋大學的院長,是陳之藩的老師。因為陳之藩說整天修馬達無聊,李書田就叫陳之藩去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組擔任編審,編譯一些科學小書。陳之藩的文筆受到人文科學組的梁實秋的賞識,認為是天才。後來梁實秋升任館長,主動將陳之藩的薪水調了一倍。陳之藩下班後也常到梁實秋家聊天。陳之藩亦和同好辦了《學生》雜誌,擔任科學欄主編,卻也在文藝欄翻譯英國的詩,這就是後來出版的《蔚藍的天》[3]

[編輯] 留學美國賓州大學

1954年胡適拿兩千四百元美金資助充當赴美國留學的保證金。為籌路費陳之藩寫了一本物理教科書,得到稿費後1955年春才成行留學美國賓州大學。留美其間,聶華苓在《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向陳之藩邀稿,他此時的文章即是《旅美小簡》[3]。其中〈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等四篇是1955年暑假,陳之藩在紐約州普萊西德湖打工時的作品。

[編輯] 任教於基督教兄弟大學

1957年陳之藩獲賓州大學科學碩士[5],赴田納西州孟菲斯基督教兄弟大學任教授,上課非常風趣,常常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到孟菲斯後,陳之藩又再動筆,此時的文章即是《在春風裡》。其中包括1962年2月24日胡適去世後,陳之藩含淚以信的形式寫的九篇紀念文章。

[編輯] 回國講學與返美

1962年秋天應清華大學原子研究所及臺灣大學理學院的聘請回國講學。1964年返美後,在阿拉巴馬州的Brown Engineering Inc.任高級工程師,從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專案[2]。1966年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休士頓大學任教。1966年的12月,他回到臺北,中興大學孟瑤教授邀請他到該校講演。中興大學的學生都慕名擠進講堂。陳之藩以「知識與智慧」為題,汗流滿面的講了一小時,學生圍著不散,只好又講了一小時,可見當時他已文名遠播[2]

[編輯] 劍橋大學研究

1969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劍河倒影》大多即是在剛到劍橋時寫的,在《中央日報》發表 。1970年獲選為英國電機工程學會院士,197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6],後重返休士頓大學任教。他又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副研究員。

[編輯] 香港中文大學

1977年,陳教授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擔任客座科學家(Visiting Scientist),研究人工智慧。同年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繼高錕教授任電子系系主任,並開辦博士班[7],培養電子工業方面的專門人才。此時的文章即是《一星如月》。

[編輯] 波士頓大學

1985年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教授。1988年陳之藩在波士頓中風,緊急進行開腦手術,救治得宜。

[編輯] 成功大學

他也曾回國在成功大學(1993年-2003年)任客座教授。

[編輯] 香港

後再赴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教授。2008年6月陳之藩在香港第二度中風。

[編輯] 著名散文

《旅美小簡》中〈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釣勝於魚〉三篇,與《在春風裡》中〈謝天〉、〈寂寞的畫廊〉兩篇散文多次入選兩岸三地的中學國文課本[1]。1991年初,台灣國文天地雜誌社為國文課本作過抽樣性的調查:由學生自己談喜愛的課文,其中陳之藩的〈謝天〉、〈失根的蘭花〉、〈哲學家皇帝〉等三篇文章,被學生一致選為最令人印象深刻、最具啟迪性的課文[2]

[編輯] 評論

散文家思果說:「陳之藩的文字是雅潔上品,今天的學生可以捧了去熟讀學習的。我看得出他在遣詞造句上用了工夫,平仄的協調尤其注意。這種文章讀起來,像吃爽口的菜,喝有味的湯。他的句子,長短正好,用的字總很得當。這和他小時讀了舊詩文大有關係。」[8]
陳之藩自己說:
「《旅美小簡》是在剛到美國費城時寫的;《在春風裡》是在剛到曼城時寫的;《劍河倒影》是在剛到英國劍橋時寫的。《在春風裡》中的九篇紀念胡適之先生的文字,是在胡適先生剛逝世後寫的。所以這幾十篇散文的寫作上,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寂寞的環境裡,寂寞的寫成的。
永州的寂寞中,柳宗元寫出他的清新遊記;在江州的寂寞中,白居易唱出他的動聽歌聲;到了寂寞的異地印度,弗爾斯特悟的故事才洞徹人世的疏離,住在寂寞的異國巴黎屠格湼夫寫出的小說才烘托出祖國的荒冷。我常常感覺到寂寞也許是一個作者嘔心瀝血時所必有的環境,所必付的代價。不然,就以我自己這一些不足道的經驗而論,出國前在臺灣曾住過十年,為甚麼連更不像樣兒的作品也不曾有過?」[9]

[編輯] 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

成功大學「搶救陳之藩文獻計畫」從2009年10月開始執行,將在成大圖書館闢出「陳之藩專區」,並將在博物館設置「陳之藩書房」,保存相關文物[10]

[編輯] 私人生活

陳之藩的元配王節如是在編譯館工作時認識的[9]。王節如出身旗人貴族,是美食家,同時是有名的京戲[11]
王節如去世(1999-2000年)後,陳之藩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童元方於2002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1997年時,陳之藩被童元方當時的丈夫在台灣控告妨害婚姻及家庭,該案被檢察官不起訴處分。事件後童元方離婚[12]

[編輯] 作品列表

  • 《旅美小簡》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1973
  • 《在春風裏》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 197?
  • 《劍河倒影》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1983
  • 《一星如月》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 1984
  • 《陳之藩散文集》(收入以上四本書 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1988年)1991 (170 元)
《時空之海》台北: 遠東圖書公司1996
陳之藩《散步》 台北: 天下文化 2003




雨果的通信故事/ 陳之藩《看雲聽雨》



陳之藩《看雲聽雨》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
(台灣版收入《時空之海散步看雲聽雨(為陳之藩文集 第三冊) 台北:天下文化,2006)
內有兩篇陳先生在2005年寫的關於胡適。《東風與西風:胡適向毛澤東論第二黨》 ( pp.372-77)世界第八奇觀:胡適在美國時對政黨政治的體認》 ( pp.378-84)


陳之藩《散步》 台北: 天下文化 2003


案: "階乘" 錯字
關於雨果的通信故事有點不同 (陳的說法與胡適的1925年的"南行雜記"相同 參考胡適日記 1925年末)


The shortest correspondence in history is credited to Hugo and his editor upon the release of Les Miserables. Hugo was on vacation during the time the book was published and was curious as to its success. He telegrammed his editor “?” and was rewarded with the reply “!”

牛津大學出版社印刷的作品:
《大學時代給胡適的信》
  • 《蔚藍的天》
  • 《旅美小簡》
  • 《在春風裡》
  • 《劍河倒影》
  • 《一星如月》
  • 《時空之海》
  • 《散步》
  • 《思與花開》

[編輯] 參考文獻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