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國語日報

國語日報創刊於民國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全國唯一的注音報紙,也是以推行國語、普及教育為宗旨的專業性報紙。創刊初期,財力人力都很困難,銷路也無法打開。

三十八年春天,是大陸局勢最不穩定的時候,也是國語日報最艱難困苦的階段。幸而國語 運動的前輩吳稚暉先生來到台灣,他很關心這份報紙的經營和發展。當時,就由稚老領銜,會同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在臺委會陳頌平、汪怡、胡適、傅斯年、何容 等人,聯名邀請熱心國語運動的台籍人士黃純青、杜聰明、游彌堅、李萬居等,以及台灣省國語會常務委員為董事,三十八年三月正式成立董事會,推傅斯年為董事 長,洪炎秋為社長,並由吳稚暉擔任名譽董事長。國語日報董事會成立後,把報紙當做一個社會事業來辦。多方設法,慘淡經營,總算在印刷、注音、出版方面打開 了一條路子,經濟情況逐漸好轉,才慢慢的發展成長。發行初期,每天下午出報。民國五十四年元旦起,每天出報由四開一張增加為兩張,讀者早上就可看到報紙。 民國六十九年,彩色版問世。民國七十七年,每日出報增為四張。五十一年並在福州街自建六層大樓,這是中國報業史上第一棟為辦報而建的大樓,報社的業務發展 也更為順利。




國語日報是一個公益法人團體,與一般報社不同,但是行政組織則與一般報社大致相似,在董事長、發行人、社長、副社長之下,設總編輯、總經理,分別主持編採 及發行、廣告業務,並設出版中心,編印發行兒童讀物。另設國語服務部、語文中心,協助政府推行國語文教育。還有一個注音印刷廠。七十四年成立文化中心,推 動社教活動。全體專任員工約三百人。現任董事長黃啟方先生,社長孫慶國先生。


國語日報每天發行四開四張,有十六個版面。

國語日報在編輯方面,有幾項特點:

第一、文字簡潔,完全口語,的確做到了「怎麼說,就怎麼寫」。就是電訊稿,也是這樣改寫精編。

第二、在新聞處理方面,以「教育意義重於新聞價值」做準則,凡是違反教育原則的新聞,不管它如何轟動社會,也都一字不提。對文教新聞的報導,有獨到的地方。

第三、副刊的編輯,大都適應學習國語和輔導教學要求,深入淺出。尤其值得介紹的是「古今文選」、「書和人」雙週刊,供應中學和大專程度的學生以及一般人士有關國語國文教材,增加自修的便利和教學的效率,成為目前大中學校最普遍採用的國語文教材。


國語日報發行數量,近年來不斷增加,讀者對象,原以學生為主,逐漸從學校推行到家庭和社會各階層。發行的區域日趨推廣,海外僑校也有一部分讀者。若干外國著名大學,如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也都採做研究資料。

國語日報並不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在業務的營運方式上,以服務為前提,以教育作號召。四十九年二月,成立為「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經營所得全部作為擴充本身事業、推廣國語教育、服務讀者和社會之用。

國語日報的社會服務工作,已受到政府和社會大眾的重視。四十九年、五十九年、七十六 年、七十七年、七十九年社會擴大運動週,教育部和臺北市教育局表揚推行社教有功人士,國語日報為少數接受表揚的團體之一。創刊三十週年時,教育部並特頒 「功在教育」匾額。國語日報社是一項社會服務事業,國語日報是一份純教育性的報紙,在中國報業史上,這是一個最突出的例子。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對國語日報讚佩備至,民國八十年二月二十二日,他主持新加坡華 文「星期五週報」創刊典禮,就強調他辦這份報紙的理念,就是來自臺北的國語日報。前總統李登輝也在本報主辦的「關心國小教育改革」座談會(八十四年七月五 日在總統府舉行)中說:「在國內,小朋友可說都有讀國語日報的成長經驗。我的國語也是經由國語日報學習的。」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