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夏菁 1925~2021.10:山與海;胡適 未完成的雕像 ( 1963) 蒲公英/《窺豹集》


2021.11.25



2017.4
向明 夏菁先生為聯合國糧農組織水土保持專家,當年蔣夢麟主持台灣農村經済復興委員會時,他和李登輝同在會中共事,藍星詩社是和覃子豪,余光中,鄧宇萍等在他家中商議成立.他早年即寫過詩劇「孟姜女」,被梁實秋先生賞識認為他和余光中為「兩馬同槽」,除詩外,他的散文獨豎一幟,冷靜犀厲.自聯合國退休後,被安排在美國柯羅拉多州立大學任教,現己高齡九十三歲,行動己不太方便(左腳曾在南美某地協助當地水土保持工作受傷),但仍在家中為文寫詩,多在中華日報副刊發表.

 山與海    夏菁
                   ----寫給七十歲的余光中 (手稿刊於1997.12 臺灣詩學季刊 )


你說:你的居處常面向海
我的卻對著山
你聽海浪,我愛松濤
你觀旭日,我望明月
你愛的是晨昏,氣象萬千的世界
我卻喜一片鳥鳴山幽的天地

你的聲名已經放諸四海
我的還藏在山中
白首臥松雲是我的歸宿
讓你在海上呼風喚雨

我對你的海,已經盡情
曾經在海島飄泊半生
你可不要忘記我的---
九十歲泰山重登約定







 夏菁,科羅拉多大學碩士,曾任聯合國專家及科州大學教授。早年在台,曾發起「藍星詩社」,主編《藍星詩頁》、《文學雜誌》及《自由青年》等新詩刊。已出版詩集《噴水池》、《雪嶺》、《獨行集》、《折扇》等十二種,以及散文《落磯山下》、《船過無痕》等五本。現居美國。

日 前在秀威出版社所出版的新著《窺豹集》,是夏菁談論現代詩的文集,收集了他早年在《公論報》、《聯合報》、《藍星詩頁》、《文星雜誌》、《自由青年》等刊 出的作品;台灣新詩論戰時的文章,以及近年來在台、港和美國發表的對話及訪談錄等,共計四十篇。夏菁是台灣藍星詩社的成立者之一,後附〈早年的藍星〉一 文,是他對台灣早年三大詩社之一的「藍星詩社」成立經過及其成員,所作的生動描述,是台灣-新詩發展史上的寶貴資料。




 *****

......你已走向歷史
塑成永恆的微笑
春來時
它將如迎面的蒲公英
對你的塑像
尚待我們自心底完成



胡適 未完成的雕像
此詩寫於1963年2月22日 胡適逝世周年

夏菁著 民國66年初版 台北: 純文學發行. 頁106-110

夏菁在同一本詩集 再用過蒲公英

"一球蒲公英險將我擊中
那許是愛蜜麗的戲弄"

****
這樣的助人為樂的想法和行為,已像蒲公英似的向下傳播扎根。



---****
6 月 1, 2010 at 4:19 pm

春雪

春雪夾帶著和靄的氣氛
灑落著片片的柔情
假如對嚴冬你感到厭棄
現在會掀起再生的歡喜
在這一年開始的時光
總會有一種希冀和渴望
不管今年會帶給我們
什麼樣的喧鬧或繽紛
此刻,世界是如此靜謐
遠遠只聽到微風的呼吸
可是,它短得像一幕啞戲
受不了太陽的逼視和妒嫉
看著一片片落地即融的雪花
今生今世有什麼可以真正留下?
  二○○七‧五‧十五
  ◎資料來源﹕夏菁《獨行集》,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月。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6 月 1, 2010 at 4:17 pm

獨行

在四顧茫茫的雪地
一個人踽踽獨行
沒有風,也無鳥啼
唯有雪的寧靜
我闖入一片林裡
只聽到自己的跫音
車聲已遠在天際
我有顆不競的心
回頭所能看見
一徑鴻爪般的腳印
這些能否留到明天
誰也不能肯定
也沒有什麼理由
踏上這一條僻徑
現在,已快到盡頭
無悔,靠一點自信
  二○○五‧四‧十四
  ◎資料來源﹕夏菁《獨行集》,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1月。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詩作 | 單篇網址 | 迴響(0)
7 月 14, 2008 at 4:44 pm

手稿一

m-0001.jpg
詩路管理員發表 | 手稿 | 單篇網址 | 迴響(0)
7 月 14, 2008 at 4:43 pm

作家身影一

0001.jpg
詩路管理員發表 | 作家身影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34 pm

夏菁小傳

本名盛志澄,1925年10月6日出生,浙江省嘉興縣人。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碩士,為土壤保持專家。浙江大學畢業隨即來台,並於花 蓮山林管理所木瓜山林場任職。之後被中美合作的農村復興委員會羅致,下山到台北,因而開啟創立「藍星詩社」的契機。1954年由於不滿當時口號充斥的詩 壇,於是邀集鄧禹平、余光中、覃子豪等人創立「藍星詩社」。在夏菁的主導之下,藍星詩社於1958年12月10日發行詩刊《藍星》詩頁。除了主編藍星詩社 詩頁外,也同時主編《文學雜誌》及《自由青年》之新詩專欄。1954年出版第一本詩集《靜靜的林間》。1968年首部散文集《落磯山下》出版。1968年 應聯合國聘請前往牙買加服務,1985年自聯合國退休,又任教於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現已退休,旅居美國。工作之餘,仍發表作品於台灣及美國中文報章刊中。
  1999年出版以森林文化和生態意識為主題的詩與攝影合集《回到林間去:山、林人的融合》,融合攝影與文學傳達出對大自然的愛。2004年散文 集《可臨視堡的風鈴》,讓人見到詩人永遠不老的創作精力。夏菁創作以詩和散文並行,詩風婉約典雅,具有濃厚的東方精神;散文則簡約生智,親和真摯。
  散文家梁實秋曾評介夏菁的散文:「夏菁通數國文字,嗜英美文學,然其散文絕無時下習氣,清談娓娓,勝語直尋,中國人使用中國文字,固當如此。」 夏菁的詩在50年代初便已馳名,雖然70年代後便旅居海外,但對新詩投入的熱情絲毫不減。夏菁曾在70年代提出詩必具有「可讀性」的主張,他認為:「用字 不妨精簡、淺近,內容則新銳、深遠」,所以夏菁的詩作平易近人、清新可讀,無疑是服膺他的創作理念。

詩路管理員發表 | 簡介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30 pm

夏菁大事年表

1925年 10月6日出生,為浙江省嘉興縣人。
1954年 邀集鄧禹平、余光中、覃子豪等人創立「藍星詩社」。
    同年由藍星詩社出版第一本詩集《靜靜的林間》。
1957年 出版詩集《噴水池》。
1958年 12月10日發行詩刊《藍星》詩頁。
1961年 由香港中外文化公司,出版詩集《石柱集》、《石標集》。
1964年 出版詩集《少年遊》。
1968年 應聯合國聘請前往牙買加服務。
    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落磯山下》。
1999年 出版詩與攝影合集《回到林間去:山、林人的融合》,融合攝影與文學傳達出對
    大自然的愛。
    浙江文藝出版《夏菁散文》。
2003年 出版詩集《雪嶺》,收入1998~2003年的詩作,由未來書城出版。
2004年 香港銀河出版社發行《夏菁詩選》。
    出版散文集《可臨視堡的風鈴》,收集夏菁到可臨視堡,在大學執教以及退休以來
    的作品,為夏菁第四本散文集。
詩路管理員發表 | 作家年表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27 pm

出版書籍

出版書籍
1954年 《靜靜的林間》,台北:藍星詩社。
1957年 《噴水池》,台北:明華。
1961年 《石標集》,香港:中外文化。
1961年 《石柱集》,香港:中外文化。
1964年 《少年遊》,台北:文星。
1968年 《落磯山下》,台北:藍星。
1977年 《山》,台北:純文學。
1980年 《落磯山下》,台北:遠流。
1985年 《悠悠藍山》,台北:洪範。
1998年 《澗水淙淙》,台北:九歌。
1999年 《回到林間去:山、林與人的融》,台北:台灣省林業試驗所。
1999年 《夏菁散文》,浙江:浙江文藝。
2003年 《雪嶺》,台北:未來書城。
2004年 《夏菁詩選》,香港:銀河。
2004年 《可臨視堡的風鈴》,台北:印刻。
詩路管理員發表 | 作家書目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24 pm

品評作家--〈清流一溪自在詩〉

◇文選自〈清流一溪自在詩〉
  橫貫整個二十世紀下半,夏菁的詩歌創作,始終如一溪細長的清流,不顯風浪、不事喧嘩,蜿蜒縈迴於台灣當代師各的浩浩流程之中。不即不離,欲忘尤 記,如此特別的創作型態,是理解夏菁詩歌的風貌的微妙入口。欣賞夏菁的詩,易,且親和無隔,很愜意,如沐清風,如飲清泉,如品「綠色食品」,爽目爽口(誦 之有音樂美感)爽心。評價夏菁的詩,則難,難在找不到特別的說法,那些新潮的、時髦的、所謂學術化的理論話語,在如此中正和平的詩風面前,皆難免失語。
詩路管理員發表 | 品評作家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21 pm

期刊論文彙編

期刊論文 
1969年 莫 渝:〈笠下影─夏菁〉,《笠詩刊》4月,頁48-50。
    莫 渝:〈新詠舊唱,綜談夏菁的詩〉,《新詠舊唱》,頁45-47。
1970年 余光中:〈宛在水中央〉,《純文學》,頁47。
1972年 白 萩:〈評夏菁的詩集「靜靜的林間」〉,《現代詩散論》,頁149-163。
1977年 余光中:〈山名不用〉,《純文學》。
1985年 季 予:〈評《噴水池》〉,《文學雜誌》5卷3期,頁80-86。
1985年 梁實秋:〈(悠悠藍山)序〉,《悠悠藍山》。
1985年 楊 牧:〈夏菁的詩〉,《風簷展書讀》,頁372-377。
2004年 余光中:〈序短賀壽長〉,《可臨視堡的風鈴》。
詩路管理員發表 | 評論彙編 | 單篇網址 | 迴響(0)

8 月 11, 2006 at 8:15 pm

報上評論彙編

報上評論
1953年 梁實秋:〈閒話新詩–讀余光中夏菁的新詩集〉,《中央日報》5版12月13日。
1985年 向 明:〈我讀悠悠藍山〉,《自立》11月7~9日。
1985年 梁實秋:〈平淡雋永〉,《聯合報》8版7月15日。
1998年 向 明:〈澗水淙淙流日月–讀夏菁的詩和人〉,《中央日報》22版11月14日。
1999年 麥 穗:〈靜靜林間的一潭澗水〉,《台灣新聞報》4月30日。
2000年 林峻楓:〈松林裡的清露〉,《青年日報》7月1日。
2003年 侯延傾:〈雪嶺〉,《中央日報》17版10月22日。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