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蔣勳:駐村、一首詩、 捨得才見風景 《祕密假期》《大度.山 》《來日方長》


蔣勳

3小時
一片廣漠的綠草田野,看了很久,看到不同層次的綠,微微起伏的坡地上濃淡不一的光,五、六株灌木叢散佈在遠處,使風景看起來有一點寂寥,淡淡的一抹最亮的翠綠停在大地上,彷彿呼喚青春的回聲。

祕密假期作者: 蔣勳  

蔣勳第一部長篇小說
醞釀長達5年的絕美作品
  《祕密假期》是蔣勳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從構思到創作完成,一共投入長達五年的時間。作品分為兩種不用的敘事,開場於一個年輕人的叛逆獨白,緊接著是隻身在法國工作的單身女子周芳,坐在電腦前安排的一場義大利「祕密假期」。兩段故事平行出現,卻讓最底層的台灣社會和最美好的義大利有了交集。
  這是每個人的「祕密假期」,在共赴的旅程中,有各自的期待,與一連串的錯過和告別。這本小說,可以說是蔣勳創作四十年來的集大成代表作。
  初綻的玫瑰,與因剝去外面焦痕花瓣,裸露出核心猶楚楚,其實卻是凋落一半的玫瑰。我竟,有時,看不分明二者間的美麗差別。
  小說有著硫磺炙燙蝕心劃向內裡的傷痛,也有著不斷湧向他者無盡母性寬大的愛。對愛,沒有怨尤;對愛投下的黑影,懼於貼靠;對布爾喬亞無力跨越的道德鴻溝,有些哀嘆;對擺盪于純然與邪惡間的美,有著不明的征忡。
  死亡氣息遠遠繚繞,自我囚牢的門恆常開啟,走入去便再也走不出來。
  原來,這終究是趟孤獨的旅程。——阮慶岳(現為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在《祕密假期》的「跨國」眾身之間,不但存有慾望的關係,也有倫理的關係。或許該說,這本小說呈現了慾望和倫理的糾纏。書中反覆浮現的「我認識你」這句話,如雷貫耳,就是慾望∕倫理的警語;這句話問道:我該為你負責嗎?你可以背離我嗎?我可以教育你嗎?你會認為我在高傲說教嗎?全書核心人物「錢鈞」,讓人聯想起古希臘名著《饗宴》中的蘇格拉底,頻頻跌入慾望∕倫理的十字路口,也因此特別讓人難忘。——紀大偉(美國威士蓮大學東亞系兼任講師)
這是一次奇異的假期。
我覺得孤獨極了。
好像一路上一直在和同伴告別。
年老的,年少的,男的,女的,美麗的,醜陋的,善良的或奸邪的,我喜愛的或憎厭仇恨的,我都一一告別。
我想知道一種徹底孤獨的旅程將是怎樣的況味。
  星空美極了,我的肉體也仰躺在大地的草叢裡,躺在整座山的懷抱裡。
  不,是躺在Jord男子粗獷的肉體的懷抱裡。
  Jord從後面環抱著我,我忽然覺得自己太瘦小了,我可以雙手環抱自己,雙手在自己的背後相扣。但是,此刻我被另一個肉體環抱著,是Jord,他雙手箍在我的前胸,他的雙腿盤曲著,捲勾著莎娃。莎娃像蟲一樣蠕動,她的口舌在我小腹下滑動,使我不得不完全向後仰,完全躺在Jord的身上。
  我聽到Jord的呼吸,我聽到自己的呼吸,我感覺得到莎娃吞食我的肉體時的呼吸。
  我們的呼吸逐漸有了相同的節奏。
  草叢裡的蟲的鳴叫聲越來越高昂,像海的波濤,一層淹蓋另一層,高到要觸碰到天空,高到要觸碰到滿滿的天空的繁星。
  一切都要潰散了,我的肉體,莎娃的肉體,Jord的肉體,潰散成很碎很碎的星空的光。
  我們消失了,肉體消失了。
  我們不再是囚犯,監牢不見了,我們緊緊依靠著。
作者簡介
蔣勳
  名作家張曉風將蔣勳喻為「台北風流人物」:「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瘖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勳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勳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產物,是從容、雍雅、慧黠、自適的人。」
  手拿畫筆、文筆與麥克風的蔣勳,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更難得的是,在持續創作數十年後的今天,交出了首部長篇小說《祕密假期》,將心中的深切關懷投注於年輕世代。
  《祕密假期》從構思到創作完成,一共投入長達五年的時間。作品分為兩種不同的敘事,開場於一個年輕人的叛逆獨白,緊接著是隻身在法國工作的單身女子周芳,坐在電腦前安排一場和台灣網友相約共赴義大利的「祕密假期」。兩段故事平行出現,卻讓最底層的台灣社會和最美好的義大利有了交集。
  這是每個人的「祕密假期」,在共赴的旅程中,有各自的期待,與一連串的錯過和告別。這本小說,可以說是蔣勳創作四十年來的集大成代表作。
****

【蔣勳駐村 提煉池上藝術派】2015.6.22
台灣好基金會主張「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選定人文素養高的池上鄉,透過與居民互動,提煉出具備後山特色的稻米文化。
駐村期間,藝術家住在修建過的老房子創作,可以隨意與居民互動,或是帶著社區學童認識不同的藝術,一起嘗試各種型態的創作。蔣勳興奮地說,到池上第一天就拿起畫筆作畫,一天畫上十小時都不累,每幅畫都是稻田。


台灣文創的未來,不該只是為文化貼上標價、另闢賣場,而是打造一個聚合藝術家創作能量的聚落。 池上藝術村讓藝術家從進駐到入住,找出台灣美學的無限可能。
CW.COM.TW

蔣勳:一天有24小時漫長,我們能不能留18分鐘給一首詩?

作者:Aler(撰稿)2013/11/03

願──作者:蔣勳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 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我願是繁星 捨給一個夏天的夜晚
我願是千萬條江河 流向唯一的海洋
我願是那月 為你 再一次圓滿
如果你是島嶼 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
如果你張起了船帆 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如果你遠行 我願是那路 準備了平坦 隨你去到遠方
當你走累了 我願是夜晚 是路旁的客棧 有乾淨的枕席 供你睡眠
眠中有夢 我就是你枕上的淚痕
我願是手臂 讓你依靠
雖然白髮蒼蒼 我仍願是你腳邊的爐火 與你共話回憶的老年
你是笑 我是應和你的歌聲
你是淚 我是陪伴你的星光
當你埋葬土中 我願是依伴你的青草
你成灰 我便成塵
如果 如果你對此生還有眷戀
我就再許一願 與你結來世的姻緣
人如百代過客,在天地之間渺如蜉蝣,人生底的歡聚散宴,就如月亦有圓缺,蔣勳誦念的《願》是承諾的相願,抓緊思念的源頭。
蔣勳:「用十八分鐘去對抗所有的苦難跟殘缺。戰爭太多、戰亂太多、流亡太多,會特別懂得圓的渴望、期待的渴望。」
團圓,是因分離感太強、殘缺太難耐;團圓,是一團思念。
中國人自古重視團圓節慶,一月十五元宵節與家人歡聚、七月十五中元節,得到水裡放水燈招喚沒有主人的亡魂與凡間共樂、中秋佳節則是與家人團圓、烤肉,
「團圓」儼然成為文化,是民族的渴望。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幻想自己天上遊仙之景,除顯現出世、入世的矛盾與糾結感,更是道盡思念久未聚首的弟弟。他對團圓的渴望就是因為有太多太多的殘缺感。
詩,或許讓人誤會,務實的人以為詩裡的風花雪月、千古風流只是團霧,若是沈浸太久便會瞬然墜入虛無縹緲的空間,然而詩卻是無形,詩可以是樂趣、溫 存,詩的未知與飄渺,如覃子豪所說:「詩是游離於情感與志趣以外的東西,而這東西是一個未知,在未發現它以前,不能定以名稱,它像是一個假設正等待我們去 求證。」
而蔣勳認為的詩是一股心底的共鳴,是寬廣的愛,因為詩安慰了好多好多的人。關於愛,蔣勳認為:「愛是喜悅,可以分享;愛是苦難,可以分擔。」因為如此,愛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得到一股共鳴的震盪。愛已不是文字、不是內容,愛如詩,包覆著厚重的暖度。
我們遺忘我們的語言有多麼古老,我們遺忘我們的語言在那麼遠古的時代在空氣裡愛的震動,「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靡靡…」,此句出自詩 經中《采薇》,談的是出征男子與在故鄉等待女子的相戀情懷,簡單的句子,傳達的是無盡的思念,哀傷的情緒在唱出口時,釀造了一股巨大的震動。
詩,在靈魂裡震盪
無論是悲傷的句子、喜悅的句子,詩,都不是把文字堆疊這麼簡單而已。
早期的詩是一團能量,是用語言朗誦、耳朵聆聽,如中國的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種田男女唱出來的;這首詩讓當時 所有不視字的人朗朗上口,曖昧的氣氛在時代裡流傳、竄動;西方的荷馬史詩、希臘史詩則是拿樂器彈唱,傳奇的英勇神蹟在人間廣傳。
每個民族被稱為「詩」的,都是從聲音的開始,並不是是從視覺而是由聽覺轉換,文字的記載都是後期的事。然而,聽覺總比視覺還能產生共鳴,這個共鳴是非關語言的,詩存在一種感覺,你可以從轉字起伏感受文化的渲染力。
留給生命18分鐘
現代的詩少了聲音的結合,只有文字的意向,然而空間的感受才是強烈的,蔣勳:「我們少掉了空氣裡的震動,愛與同理心。」我們並不需要用視覺才能理解生活,用心體會反而更能產生共鳴,情感是無垠的潮汐,一坡一坡的波浪翻騰再起,因此,人若是可能在一天內預留18分鐘給一首詩;在一年內保留18分鐘給一首詩;在一生之中安排18分鐘給一首詩,或許,詩將成為生命的救贖。
詩,因為無聲,所以僅能退一步,若是生而為人能重視自己預留的18分鐘,或許你會真切地從心坎間聽到月亮升起的聲音、花開的聲音、河流潺潺流去的聲音。
生命偶如寒火,冷冷的火芯,卻仍留下灼燒的愛,或許,每天留給一首詩18分鐘,對忙碌的人更是苛求,但若是每天願意留18分鐘給摯愛的人就不算苛求了。
蔣勳:「台灣是個很小的島嶼,像個嬰兒,周圍的海洋是母親。」
蔣勳的18分鐘是首詩,是送給台灣的禮物,邀請我們與海洋對話,傾聽海洋的聲音,這一瞬間,台灣人團圓團聚。
若18分鐘能當作禮物送給朋友,你會怎麼做?
(本文轉載自TEDxTaipei



游常山


六十五歲不幸得到心肌梗塞,鬼門關前走一遭,名作家蔣勳曾經是我們輔大大眾傳播系大一必修課,美學的講師,後來,應聘去東海大學創立美術系,我們只能邀他回來演講,沒有機會上他的課,後來換成莊伯和老師。

大一有去傳播營的同學,大約都被蔣勳老師驚豔,至少我是。

聽說,他鬼門關走一糟,六十六歲的他,不容易。

第十屆的學長們,還上過蔣勳老師大一必修課,美學。輪到我們第十一屆二班的美學必修課,就是當時主要任職彰化銀行的美學家、莊伯和老師。

當然,莊老師也非常讚。我剛當記者,三十歲以前,有一次,還專門去中山北路二段,彰化銀行他的辦公室看他。

莊老師、蔣老師,南轅北轍的授課風格,都是美學專家。

分享,商業週刊記者,盧怡安記者,對蔣勳老師生病後獲得人生新體悟的報導。


 蔣勳 捨得才見風景 撰文者:盧怡安
台灣當代能同時拿文筆、畫筆、麥克風,且都受到大眾喜愛的,首推蔣勳。 他從三十年前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開始,對台灣美學產生影響力,直到現在  成為科技人都喜愛的藝術講者。
 但三年前大活躍的蔣勳,略微沉寂,許多人不知道他當時心臟病發,在鬼門關走一遭。 然而,今年四月六日,他在病後首度重啟畫展《春分》,一派開朗。

 我們感受到他走至秋分的人生,卻有著春分的氣息。2010年12月18日,蔣勳記得好清楚。那天台北很冷,走到林森北路八巷口,  他突然臉色發白,卻不自覺。; 學生見狀立即要送往台大,他還心繫著當晚要請雲門舞團二團去他最喜歡的餐館。幸好,學生不理他;幸好,送到醫院時,有經驗的值班醫師立刻要他不要說話躺下; 幸好,剛做完心導管手術的醫師還在。
 他剛聽到:「醫生還不要走,又來了一個。」就失去意識。這一連串幸運救了他。動完大動脈手術,「綁」在床上住進加護病房的那四天,是他人生最大的震撼。「我躺在床上,聽到一個人大哭,就知道有人又送出去了。一天好多次……。」  每一聲哭都是一次撼動,「我徹底感覺到生命的無助跟無奈,跟這個時刻的絕對孤獨。」
「如果我不是綁在床上,我這麼雞婆的人一定會下床,也許去安慰他們,抱抱他們,  講幾句話。但那根本是自大,我其實沒辦法做,也不見得有什麼幫助。」
 他也心想:「我還會再回來這個肉身嗎?如果再有這個肉身,能不能領悟多一點事情?  還是我仍有很多的執著跟放不開?」
 出了院,蔣勳並不像許多人那樣,倦了、靜了、悲哀了。反而,有一些小小的新芽,  在他身體裡緩緩的長出來、動起來。

一者是幽默的芽
「學生都知道我以前兇到什麼程度。」蔣勳自己講了都莞爾。他從法國學畫歸國後,在淡江大學教書,擠了滿滿一房間的學生。某個女生坐在  第一排中間,卻在上課畫眉毛、夾眼睫毛。「我就很生氣說,你給我出去!同學都嚇呆了。」
 可是現在,蔣勳說,「我會走過去說,我幫你夾好不好?」「以前的嚴厲,其實是不夠自信。」他細細回想,「(病)過了以後會感覺到, 生命真的可以有一種幽默去包容。」

 二者是大方的芽
以前老師給蔣勳一只老墨,鑲了珍珠。他一直捨不得用,但每次學生來他都會
  拿出來炫耀一下。病後一天,他突然動念打電話給那學生,把墨送給他。
 「幾十年來早上起來我都在讀金剛經,可是我不知道捨不得的意思是什麼。可是如果  我那天不是那麼命好被救回來,所有我愛的東西沒有一樣可以帶走。這讀佛經沒有用,
  要真的在病房、在急診室才懂。」
 他曾在大陸徽州買的另一只老墨,原本也同樣捨不得。「磨起來、畫起來是什麼感覺?  我根本不知道。」
癒後,開竅了,大膽的用起來。當然,當那只寫著「黃山松煙」的墨,越磨越逼近  題字的下緣,他還是緊張,用完就沒了。
可是把苦心珍藏真的拿出來用,那心情是活潑的、舒坦的、過癮的。我們選在春分那天拜訪他,初雨乍晴。他用那墨寫了「春分微雨」四個字,  大方送人。過了一週我再去,遇上地震,蔣勳略凝重的又寫下:「今日地震,願天下眾生無事。」

  書法是種生活習慣,不見得挑什麼大場合,隨筆創作開心不就好了。

三者是開心享受的芽
蔣勳病後被規定要早起、每天要走一萬步。
一開始他配戴心跳表、記步器,做功課的意味比較重。他得注意心跳什麼時候變快,  還要刻意的讓它跳到每分鐘一百三十下。沒想到,他因此了解每天何時日出,哪裡上坡,
  哪裡和緩,哪裡岸邊有個小灣,適合坐一下,聽聽潮聲。春分那天,他準確的說:
  「今天五點零六分就日出了。」
 他從關注自己身體,轉而留心過去未注意的外在細節。那些表都不重要了。他每天非常  享受在從家裡走到畫室,再原途折返的過程。
 「我是在亂玩啦。看看地上的黃槿花啊,最近苦楝開了,我就去看苦楝啊,嘗試去畫一下。」
「苦楝的花很小,顏色又那麼淡,木棉花開的時候,那麼鮮豔,它在旁邊大家都看不見了。
 但是那種像霧一樣的紫色,你不覺得就是莫內(的筆法)嗎?」在畫室,我們在旁聊著,  蔣勳安靜的修著一幅畫了好陣子的畫,不自覺的就把苦楝的粉彩,加在人物的光影裡。
其實他住八里已經三十年了,而苦楝也一直在那。但近來才慢慢覺得,生命裡可以抓住  的不多,抓到一件,哪怕再小,就很幸福。
人稱美學大師的他,也感悟的說:「藝術不是首要,生活才是。」「如果你留心聽到春天裡 的鳥叫,薩提(編按:法國一位與德布西同期的音樂家)就不難懂;如果你看得到春天  一片葉子上的光,莫內你也懂了。」
 「我覺得越來越好,那種開心哦,」蔣勳眼裡都是笑,還炫耀他的老人優待捷運卡,「我跟朋友說,不要怕進入中年、進入老年,進入真的好好。」







我查一下 竟然還沒為蔣勳先生的作品寫一下
實在太離譜啦


《大度.山 》
作者:蔣勳
出版社:爾雅
出版日期:1987/2010
   《大度.山》自1987年出版至今已走過二十四個年頭,如今改成25K大開本,並重新編排,希望帶給你全新的感受,因為好書永遠值得收藏。

 大度.山



蔣勳 《來日方長》 台北:天下文化 2007




來日方長-蔣勳詩畫集

來日方長-蔣勳詩畫集

  大約十年前開始,蔣勳迷上了畫花,他的畫展,屢次以花為主題,他寫了許多詩,也是從花的相看不厭、心心相印中,得到了靈感。

他寫詩、畫畫,常常是從凝視一朵花靜坐開始,靜坐四十五分鐘,靜坐一日,兩日、三日。
  最初,從靜觀一枚花苞開始,花苞像嬰兒,像蜷曲的胎兒,有許多等待,有許多準備,有許多夢想。花苞慢慢綻放了,一瓣一瓣打開,不疾不徐,釋放香味,釋放燦爛的色彩,最後,釋放全部的生命能量,花瓣向外翻,露出顫動的花蕊,那花蕊使他震動,彷彿在靜觀自己的熱淚盈眶。
他畫花,在旁邊題上這樣的句子:
「到每一朵花前佇足 認一認前生」
「花是許多許多種放肆 土甕 便是一種安靜的擔載了」
「有時畫花是一種觀想 冥坐許久 花在我面前 一一沉靜如佛」
「我在月光中看過一種花 彷彿花的魂魄」
  在紙上留下一季又一季的繁華,蔣勳覺得,花季雖短,卻年年再來,惜緣珍重,所以來日方長。
  本書是蔣勳的詩畫集,第一部「夢中繁華」收入畫作七十一幅,第二部「我有詩句未完」收入令人深思低迴的詩作十數首。並附蔣勳最新畫作拉頁「知本大山」。
作者簡介
蔣勳
   福建長樂人。一九四七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一九七二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 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台大、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創系系主任。專攻中西藝術史研究,亦從事繪畫、創作,多次舉辦畫展,有散 文、小說、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近年專事美學教育推廣。


 

出版緣起
井水與汪洋--企業界與文化界的匯流陳怡蓁
序──來日方長
夢中繁華
水作精神
櫻桃
夢中繁華
懷民贈百合
頑石
小松
蝴蝶蘭
花魂
茶花
春花
無他想
山河
大度山
夕陽
松樹
雲山
楞嚴
潮來
宏錦
花與甕
歲月如金
水墨之痕
蓮花
野薑
杏花
峽谷
素馨
母與子
遺忘
合唱
前生
海芋
夏日
與花對坐

鬱金香
海灘青年
太魯閣

心事
幽蘭
花開
宿命山水
霜紅
呼喚
宛轉
芳香
風景

小坐
嗜美至深
微笑
頑石愛恨
花季
胎記
野菊
國洲
石頭記
姬百合
野百合
潔淨
瓶插海芋
仙客來
盛放
秘密
不捨
悠閒
菩薩
我有詩句未完
重來
我有詩句未完
給沉思者
墮落天使
世紀
路上
悲欣交集--致李叔同
南朝的時候--致李煜
芒草飄去--給冠華
鬥牛士--致Almodovar
殉情
前緣--給政仲
致秋瑾與徐錫麟
如佛
Hardrian與Antinus--讀尤塞娜「哈德里安回憶錄」
致OscarWilde
燭淚流逝--與宏錦、以書飲酒,停電,記於燭光下
蕭斯塔可維奇
失手──記空中飛人
附錄我與書畫的緣分
特別收錄知本六帖

自序
我喜歡這個古老的成語──來日方長。
  我們不知道生命的未來,我們猜測、探索、卜卦,用各種方式試探未來的暗示,試探一點點可依據的徵兆。
  我們看手相、面相,研究生肖、星座、風水、紫微斗數,到廟?求神扶乩、抽籤擲茭,嘗試運用所有的方法,在各種神衹面前虔誠祈禱,不過是為了想早一點知道未來。
未來是好,還是不好?
事業會更興旺,還是會出現危機?
情感順遂幸福,還是有橫逆波折?
身體健康平安,還是將有病痛災禍?
  我們活著,活在各式各樣的疑慮、恐懼、驚慌之中,顛倒夢想,終日惶惶然。
  如果有一位神明,將啟發我的未來,我會希望祂告訴我什麼?
  我對生命所知甚少,什麼是興旺?什麼是危機?什麼是幸福?什麼是波折?什麼是平安?什麼是災禍?
   生命像一條漫長的連續不斷的河流,有時驚濤駭浪,有時平靜無波,有時險灘逆流,有時一洩千里,有時沉潛低迴,有時飛揚奔騰……在長河的中途,我想學會靜 觀生命種種現象,知道禍福相依,知道驚濤與平靜只是水的兩種變貌,知道沉潛與飛揚,無關乎吉凶,可能只是自己學會靜觀生命、領悟生命的兩種心境吧。
神明啟發我依據美麗的讖語──來日方長。
  來日方長,生命沒有終止,期待、渴望、夢想、追求,也都沒有終止。
  來日方長,不是禍福吉凶的結論;來日方長,只是領悟生命一定是漫長連續不斷的河流,能夠流成浩蕩寬闊千里迢遙的長河,需要驚濤駭浪,也需要險灘逆流,需要沉潛,也需要飛揚。
  我寫詩、畫畫,常常是從凝視一朵花靜坐開始,靜坐四十五分鐘,靜坐一日,兩日、三日。
  最初,從靜觀一枚花苞開始,花苞像嬰兒,像蜷曲的胎兒,有許多等待,有許多準備,有許多夢想。花苞慢慢綻放了,一瓣一瓣打開,不疾不徐,釋放香味,釋放燦爛的色彩,最後,釋放全部的生命能量,花瓣向外翻,露出顫動的花蕊,那花蕊使我震動,我彷彿在靜觀自己的熱淚盈眶。
  我仍然在靜坐,五日、六日,看到花瓣一片一片枯萎衰敗,看到花瓣一片一片墜落飄零,離枝離葉,看到生命完成的莊嚴。
  來日方長,我想寫下詩句,我想畫下花的容顏,我還想靜坐在生命的長河邊,看驚滔駭浪,也看平靜無波的低迴沉潛。

                                               2007、5、19蔣勳記於八里淡水河邊


§內文1

失手 記空中飛人

在鞦韆飛騰的高處
我允諾:每一次都不會失誤
我確定:每一次都握到你的手
你從不疑慮
我從不失信

啊──眾人驚呼
生命裡有一刻靜止
回頭,再也不能彌補
我見你墜落
如一朵花

多少遺憾
我一路尋來
到了此生
不知道為什麼
每握到一雙手
便熱淚盈眶

2007.2.25

鬥牛士 致Almodovar

我尋找
一種可敬的

如同你尋找
可敬的
死亡

我們是
用血生殖的
種族
我有完美無缺的
利刃
你有完美無缺的

肉體
我們熱烈的呼叫
死亡
把怯懦的生存
留給地面
竊竊私語的人

在乾旱的季節
血的噴灑
都成花朵
淚在荒漠
流成了長河
在羞愧的年代
我們如此
孤獨
沒有人知道
完美的死亡
是為了
向美麗的生命
致敬

1992.2.28 巴塞隆那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