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London: A History in Verse 《又見觀音》/「人生別氣餒」/《李莎全集》阿里山 大貫喜也詩集,。


1350-2013年關於倫敦萬物萬事的詩歌集
http://www.hup.harvard.edu/features/london-a-history-in-verse/
London: A History in Verse
Edited by Mark Ford
‘Six and a half centuries of wandering, whoring, watching, drinking, dancing, praying, building, courting, and cursing’

化成陽光…日人瑞詩人柴田豐辭世 享壽101歲

日本101歲高齡人瑞詩人柴田豐辭世。(法新社)
日本人瑞詩人柴田豐20日以101歲高齡去世。為防止老人失智,柴田阿嬤從92歲開始學作詩,並向產經新聞投稿發表,98歲將詩作集結成冊自費出版「人生別氣餒」詩集,沒想到意外成為暢銷書,累積至今在日本賣出150萬冊,而且還在台灣、南韓、荷蘭等5國發行譯本,前年柴田阿嬤再度出版第二本詩集「百歲」,同樣成為暢銷書。柴田阿嬤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鼓舞許多人,前年她在日本東北大地震後寫下「我就要100歲了,前往天國的日子也近了,那個時候,我將化成陽光、化成微風,為大家加油。」詩作撫慰災民。(編譯林翠儀)














  1. 《人生別氣餒》柴田豐奶奶的故事-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oaKnPyiFJhsShare
    May 13, 2011 - Uploaded by tohantw
    走過百年風華,人生淬鍊成詩日本百歲人瑞的首部詩集創作中譯本《人生別氣餒》5月由台灣東販出版上市! 日本暢銷150萬冊,韓文譯本熱銷3.5萬冊 ...
  2. 早晨一定會來/柴田豐- YouTube

    www.youtube.com/watch?v=srxgz4jMjKw
    May 16, 2011 - Uploaded by tohantw
    日本暢銷150萬冊,韓文譯本熱銷3.5萬冊柴田豐奶奶的故事感動千萬人也點燃生命的夢想與勇氣〈早晨一定會來〉 決心要獨自生活後我成了堅強的 ...
  3. More videos for 柴田豐 »



 *****

這本書因有和漢對照可顯示出翻譯的許多缺失.
譬如說天皇在收音機上的戰敗詔書"收音機上"漏譯.
多處"幾千幾萬"有時直接翻譯成數萬有時照漢字翻譯
有幾首詩必須有說明 否則真是不知所云

精選大貫喜也詩集
作者:(日)大貫喜也
譯者:羅興典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大貫喜也是日本現代詩壇特別是北海道詩界勤奮、多產而富于正義感的著名詩人。他從事詩歌創作半個多世紀,長年擔任北海道詩人協會的秘書長,積極開展活動,為北海道的現代詩發展作出過突出貢獻。他先後在日本國內外出版過十余部詩集,視野非常開闊,觀察細致入微,表現手法豐富多樣,題材觸及“戰火”、“人生”、“景物”、“時事”等諸多方面。

收入本集中的4章39首詩作,基本上展現了詩人大貫喜也的世界。

自序 大貫喜也
第一章 野火的記憶
八月
放哨
“章魚罐”
投降
槍械
廢墟
櫻花
渴求
少年與鴿子
聲音
野火的記憶
第二章 北海道景物禮贊
詩之街
獻給一去不復返的你
朱紅的花道
星座
鳥兒們
這樣的一天
白樺
五月的小鐘
致白旋花
致紅薔薇
槐花
約莎可依漁歌節
晚秋遁走曲
薩洛貝茨原野
札幌的冬天
第三章 人生之旅
何謂人生
生活
失物
狼少年
仿制
致辛夷
坐標
天和地、羊之鄉
第四章 當今世界
當今世界
沒落
每天幾度被殺
負的遺產
我在宇宙歡迎你們
解說
詩人大貫喜也的世界

此次,我的詩選得以由中國的譯林出版社出版,這是令我非常高興的事情。承蒙譯介的是大連外國語學院的羅興典教授。羅先生以《日本詩史》為首,就日本現代詩壇和詩人出版過多種著作和選集,是學界的佼佼者,能夠委托羅先生翻譯,我感到很放心。

1994年4月,羅先生在北海學園大學大學院千葉宣一教授的研究室從事日本現代詩研究,夫人蘇桂荃作為交流教授來到北星學園大學任教。我在札幌有幸見到了他倆。羅先生還經常出席當時由我擔任秘書長的北海道詩人協會(會長原子修)的活動,由此而親近起來。我的一家三口人,還曾到札幌市的住所登門拜訪,羅先生請我們吃他親手包的餃子。在他們回到中國後,我的詩作便不斷由羅先生譯成漢語,先後在《譯林》、《外國文藝》、《日語學習與研究》、《日語知識》等期刊發表。特別這次為了編譯我的一本詩選,使譯作增加到38篇,我深深為之感謝。

我開始寫詩,算來已在半個世紀以上。借此機會,我想回顧一下我的生平以及寫詩的動機。我于1926年出生于山形縣尾花澤市鄉下奧羽山脈山村的一個地主家,排行老二。可是,由于人際交往而染上酒癖的父親,三十多歲就因病例下,長年自宅療養,結果在我9歲時就死去。也許是因為家里住著5個用人,不堪如此煩雜的環境,母親也終于患病,沒有完成養育4個兒子的任務,翌年35歲時便追隨父親而故去。後來,由叔父夫妻充當監護人,帶著我兄弟4人共同生活。雖然如此,卻不能驅散我失去母親的孤寂。每當看到鄰居的母親和孩子親密相處時,便引起我的嫉妒。我甚至經常想哪怕只和母親生活也比現在好。唯一的慰藉是拿著叔父每月從青森縣寄來的雜志,爬到鄰接主屋的倉庫二樓,在鐵窗格子透進的光線下,獨自一心讀書。

我的命運開始失常,那是高等小學二年級時的事。那時,以建設偽滿洲國為國策的日本當局,號稱“五族共和”,在小學校的體育館內也放映“滿洲國開拓事業”的宣傳片,受宣傳的不僅是大人也包括孩子。後來,在高等小學通向二樓的樓梯平台處,突然遇到教劍道的教師,他看到我那副喪了父母而與眾不同的樣子,就粗聲粗氣地說︰

“像你這樣的家伙,去滿洲吧!”從此,我老把它放在心上。1941年3月,我雖然只有14歲,還等不到畢業的那一天,就在村衛的神亦1前,受到了與出征兵十相同的“洗禮”,叉經在縣議會大廳舉行的送行式,隨後編人茨城縣的內原訓練所。

只由男人編成的鄉土連隊,在經過兩個月的團體訓練之後,便由下關港越玄界灘在釜山登陸。接著乘火車縱向穿過朝鮮半島,經由現在的丹東、沈陽、長春、哈爾濱、牡丹江,花了一周的時間,到達國境小鎮綏芬河附近,被編人位于河東驛和紫陽驛之間的“滿蒙開拓少年義勇隊”訓練所。那里的地形前面有河、後背靠著山村,因附近沒有民房,也就沒有和外界的糾紛。以在這里的回憶為素材創作的詩篇,有《放哨》、《野火的記憶》等。 

  1. 宙を飛んだ母

    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4783732760
    大貫喜也 - 2011 - No preview
    人類同士の紛争がつづく現代、平和と希望をたぐり寄せようと、詩人は全方位へと目を見拓き書きとめていく。八十歳をこえてなお、旺盛な好奇心にみち満ちた25篇。
  2. 年賀の中の十二支

    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4783703590
    大貫喜也 - 1991 - No preview
  3. 黄砂蘇生

    books.google.com.tw/books?isbn=4783713197
    大貫喜也 - 2002 - No preview
    透徹した視線から、戦中、戦後、現在にいたる体験を反芻、見事に詩的真実に昇華した省察録。
  4. 大貫喜也詩集: 死への遊牧

    books.google.com.tw/books?id=i-fnGwAACAAJ
    大貫喜也 - 1982 - No preview
  5. 愛と化身: 詩集

    books.google.com.tw/books?id=f3TRZwEACAAJ
    大貫喜也 - 1961 - No preview
  6. 北の街: 札幌が好きなあなたへ大貫喜也詩集

    books.google.com.tw/books?id=H2C3XwAACAAJ
    大貫喜也 - 1995 - No preview
  7. 眼・アングル: 第三詩集

    books.google.com.tw/books?id=WdNiygAACAAJ
    大貫喜也 - 1963 - No preview
  8. 幽愁原野: 詩集

    books.google.com.tw/books?id=L_tHywAACAAJ
    大貫喜也 - 1977 - No preview
  9. 小銃と花: 詩集

    books.google.com.tw/books?id=JRpRywAACAAJ
    大貫喜也 - 1986 - No preview

又見觀音  (弦)

 

又見觀音

又見觀音!又見觀音。
誰曉得我心中究有多大的歡喜?
──我乃是這山水的知己。
不一定看正面仰臥朝天,
每個角度都有其可取處。
啊啊!久遠了的故人,
還記得當年第一個攀登頂峰的飲者嗎?
他竟西望海峽的那邊而淚下如雨了。
如今,我獨坐在這靜靜的沙洲上,
看基隆河是怎樣的轉了個半弧的彎
而徐徐流入淡水河愈益寬闊的下游去──
那銀白閃亮且多漣漪的迴旋像一大筆觸,
何其有力又何其優美喲!
猛抬頭見如黛如翠如藍的山色
青一塊綠一塊的。從山巔到山腰
還飄著些灰色和紫羅蘭色的雲霧哩。
濃淡、深淺、明暗、剛柔、輕重:
細描時,有許多許多的層次。
而那些線條是既單純又奇異,
多麼的多麼的動人畫興。
噢噢,觀音山哪!
在這兩河合抱著的中洲里之盡頭處,
我瞧著你,你瞧著我,你我無言而默契,
不也是朝朝暮暮相看兩不厭的麼?
(一九七四年)

 

又見觀音:台北山水詩選

本書內容以搜羅從清朝、日據時代到近代有關吟詠台北山水的代表性詩作為主

作者简介  · · · · · ·

郁永河、鄭用錫、黃敬、陳維英、林占梅、張棟樑、
楊鳳舉、邱逢甲、林朝崧、梁啟超、蔡碧吟、連橫、
林景仁、錢鍾書、尾崎秀真、土居香國 、尾崎大?、
水谷熹、于右任、林獻堂、陳槐澤、汪李如月、溥心畬、
易君左、李漁叔、毛一波、黃得時、周棄子、辜振甫、
張夢機、龔鵬程、紀弦 、周夢蝶 、余光中、洛夫、
鄭愁予、向明、 管管、?弦、 辛鬱、 楊牧、 席慕蓉、
李敏勇、蔣勳 、陳家帶、楊澤、羅智成、劉克襄、
吳淨騁、楊蕙菁、鯨向海、楊筠如、羅喬偉、代橘、
王怡仁、黃信恩、廖文豪、陳易聰、胡湘彗、蔡正亮。



辜振甫

劍潭山

月出山樓雨半含,風林梧葉下毿 毿 ;
詩成彩管縱橫落,語雋瓊觴交錯酣。
畏虎軍屯大瘐北,聞雞人舞八閩南;
欲尋當年投劍處,一片危墻寂古潭。


墻=牆的異體字。
毿=毛髮細長的樣子。玉篇˙毛部:「毿,毛長貌。」
李漁叔

晚秋指南宮作

且共提壺上翠微,休輕濡墨染苔衣。
寒豁十里生虛籟,晚雨千山掃落暉。
野寺再過秋已盡,殊方久客意多違。
道人倘許分殘醉,願向重湖乞夢歸。

  周夢蝶

 川端橋夜坐

渾凝而囫圇的靜寂
給橋上來往如織劇喘急吼著的車群撞爛了

而橋下的水波依然流轉得很平穩----
(時間之神微笑著,正按著雙槳隨流蕩漾開去
他全身墨黑,我辨認不清他的面目
隔岸星火寥落,髣 是他哀倦諷刺的眼睛)


「什麼是我?
  什麼是差別,我與這橋下的浮沫?」
 「某年月日某某曾披戴一天風露於此悄然獨坐」

哦, 誰能作証?除卻這無言的橋水?
而橋有一天會傾拆
水流幽幽 ,後者從不理會前者的幽咽......







2013.3.23

 ▲詩人余光中、鄭愁予、張默等人昨在海拔2千多公尺高的「詩路」旁種下霧社櫻,為自己的創作留下另類美麗回憶。(呂妍庭翻攝)
 ▲詩人余光中、鄭愁予、張默等人昨在海拔2千多公尺高的「詩路」旁種下霧社櫻,為自己的創作留下另類美麗回憶。(呂妍庭翻攝)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以「詩詠阿里山」為題,邀請余光中、鄭愁予等十三位詩人創作,將這些詩作拓印成碑,在海拔兩千兩百多公尺的沼平公園打造一條「詩路步道」。余光中、鄭愁予、張默等人廿三日還在詩路旁種下霧社櫻,期待本土櫻來年盛開與吉野櫻競相爭艷。
     嘉義林管處去年開始大力整頓阿里山沼平公園,在園區內新植五百棵吉野櫻,也種下大片海芋、垂絲海棠、杜鵑、多花紫藤、繡球花等花林,並在公園內打造全長一百七十六公尺,全台最高的空中廊道「櫻之道」,以離地十四公尺的高度,向下俯瞰就能欣賞到櫻花綻放美景。
     結合自然與人文美景的思維下,林管處還邀集余光中、鄭愁予、張默、林亨泰、隱地、李魁賢、林煥彰、席慕蓉、蕭蕭、白靈、路寒袖、渡也及向明等人詩寫阿里山,以詩歌記錄阿里山的歷史風華,新「詩路」十五日啟用,現已成為阿里山全新的慢遊景點。
     林管處長廖一光昨天還特地邀請余光中、鄭愁予、張默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郭艷光等人,一道尋訪大師們創作的足跡,並在詩碑旁種下六棵台灣特有種霧社櫻,既讓創作者留下畢生紀念,也締造一種寫意的森林文化。

《李莎全集》上下 屏東: 海鷗詩社  1994

 國立台灣文學館找不到李莎之介紹 卻有下述:
莫&渝 , <清泉的流聲──詩人李莎印象>, 《風範:文壇前輩素描》  1996年10月
彭邦楨 , <帶怒的歌者──喜見李莎重新在詩壇出現>, 《青年戰士報》  1979年3月
王志濂 , <淺談李莎的〈鴿群〉>, 《雜文雜說》  1990年7月
莫&渝 , <〈失落的回響〉賞析>, 《閱讀臺灣散文詩》  1997年12月
莫&渝 , <懷念《帶怒的歌》>, 《讀詩錄》  1992年6月
麥穗 , <李莎與《新詩周刊》>, 《詩空的雲煙》  1998年5月
王聿均 , <孤獨詩人──憶亡友李莎>, 《葡萄園詩刊》  1993年5月
鍾鼎文 , <寂寞、寂寞、寂寞的歌者之一生──序《李莎全集》>, 《葡萄園詩刊》 1994年8月
方思 , <念李莎>, 《葡萄園詩刊》  1993年8月
鍾雷 , <悼詩人李莎兄>, 《葡萄園詩刊》  1993年5月

季薇 , <愴懷李莎>, 《葡萄園詩刊》  1993年5月
麥穗 , <李莎與《新詩周刊》>, 《葡萄園詩刊》  1993年5月
莫&渝 , <李莎與莫渝>, 《莫渝詩文集‧漫漫隨筆集》  2005年4月
朱沉冬 , <寶島四十年說從頭──詩壇趣事一籮筐(上、中、下)﹝李莎部分﹞>, 《臺灣新聞報》  1985年11月
古繼堂 , <李莎(1924─1993)>, 《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新詩大辭典》  1994年5月
墨人 , <評《帶怒的歌》>, 《自由青年》  1951年9月
李&莎 , <筆名與緣>, 《聯合報》  1991年8月
﹝ 笠 ﹞ , <笠下影──李莎>, 《笠》  1967年8月
李&莎 , <李莎詩觀>, 《秋水詩選》  1989年7月
王牌﹝王志濂﹞ , <淺談李莎的〈鴿群〉>, 《秋水詩刊》  1980年1月

楊錦郁 , <這一回,李莎再也沒有詩興>, 《用心演出人生》  1995年6月
林郊 , <李莎的生活與詩風>, 《現代詩》  1954年5月
丁力口述;薊門整理 , <丁力(覺先)對李莎(放)的回憶>, 《海鷗》  1994年2月
劉曲 ,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海鷗》  1993年8月
王聿均 , <孤獨的詩人──憶亡友李莎>, 《海鷗》  1993年8月
方思 , <念李莎>, 《海鷗》  1993年8月
鍾鼎文 , <悼詩人李莎>, 《海鷗》  1993年8月
季薇 , <愴懷李莎>, 《海鷗》  1993年8月
秦嶽 , <懷念詩人李莎>, 《海鷗》  1993年8月
李春生,周延奎 , <李莎小傳>, 《海鷗》  1993年8月

麥穗 , <李莎與《新詩周刊》>, 《海鷗》  1993年8月
莫&渝 , <清泉的流聲──詩人李莎印象>, 《海鷗》  1993年8月
胡牧 , <燃燒的雲──詩人李莎並未離去>, 《海鷗》  1993年8月
莫&渝 , <清泉的流聲──詩人李莎印象>, 《河畔草》  1997年5月
丁力口述;薊門整理 , <丁力(覺先)對李莎(放)的回憶>,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王聿均 , <孤獨的詩人──憶亡友李莎>,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彭邦楨 , <帶怒的歌者──喜見李莎重新在詩壇出現>,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方思 , <念李莎>,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季薇 , <愴懷李莎>,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秦嶽 , <懷念詩人李莎>,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王潤華 , <木柵盆地的星座>,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趙天儀 , <李莎的〈路,又是新的起點〉>,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林野 , <李莎的印象小記>,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林郊 , <李莎的生活與詩風>,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謝冰瑩 , <李莎的詩>,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麥穗 , <李莎與《新詩周刊》>,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莫&渝 , <清泉的流聲──詩人李莎印象>,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胡牧 , <燃燒的雲──詩人李莎並未離去>,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文曉村 , <評析李莎的一首詩﹝〈給北方的詩〉﹞>,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楊錦郁 , <這一回,李莎再也沒有詩興>,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林玲 , <遙寄四叔>, 《李莎全集(下)》  1994年8月
彭邦楨 , <《心鴿》與異彩(代序)>,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李&莎 , <《沸騰的歲月》題記>,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李&莎 , <前記>,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鍾鼎文 , <寂寞、寂寞、寂寞的歌者之一生──序《李莎全集》>,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葛賢寧 , <序>,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胡牧 , <箭>,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李&莎 , <詩集《心鴿》題記>,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屏溪 , <讀《太陽與旗》>, 《李莎全集(上)》  1994年8月
文曉村 , <〈給北方的詩〉評析>, 《新詩評析一百首(下)》  1981年3月
舒蘭 , <李莎>, 《新文藝》  1977年12月
莫&渝 , <懷念《帶怒的歌》>, 《文訊雜誌》  1985年10月
張&默 , <現代詩壇鈎沉錄﹝李莎部分﹞>, 《文訊雜誌》  1986年8月
封德屏 , <穆中南與李莎先後辭世>, 《文訊雜誌》  1993年2月
王志健 , <李莎>, 《文學四論(上)》  1988年7月
謝冰瑩 , <李莎的詩>, 《文壇》  1980年9月
莫&渝 , <〈失落的回響〉解說>, 《情願讓雨淋著》  1991年9月
彭邦楨 , <帶怒的歌者──喜見李莎重新在詩壇出現>, 《心天的花糧》  1981年10月
方思 , <寫在李莎的詩集《琴》之後>, 《復興文藝》  1956年12月
文曉村 , <〈給北方的詩〉評析>, 《寫給青少年的新詩評析一百首(下)》 1980年8月

趙天儀 , <李莎的〈路,又是新的起點〉>, 《商工日報》  1983年12月
芝華 , <李莎〈失落的回響〉賞析>, 《古今中外散文詩鑒賞辭典》  1994年6月
涂翔宇,王聿均,莫&渝 , <書簡>, 《兩河流域》  1982年11月
林野 , <李莎印象小記>, 《兩河流域》  1982年11月
上官予 , <五十年代的詩潮﹝李莎部分﹞>, 《傳統與現代之間》  1975年12月
楊明 , <溫暖的重陽節>, 《人間福報》  2006年10月
李&莎 , <不癒之傷>, 《人生船》  1985年7月
王潤華 , <木柵盆地的星座>, 《中華日報》  1980年2月
楊錦郁 , <這一回,李莎再也沒有詩興>, 《中華日報》  1987年11月
季薇 , <戰鬥的抒情──讀《帶怒的歌》>, 《中央日報》  1951年10月

彭邦楨,墨人 , <李莎簡介>, 《中國詩選》  1957年1月
王志健 , <瀛臺詩人與播種者──李莎>, 《中國新詩淵藪(中)》  1993年7月
舒蘭 , <「詩創造」詩人──李莎>, 《中國新詩史話(二)》  1998年10月
舒蘭 , <《今日新詩》月刊>, 《中國新詩史話(三)》  1998年10月
舒蘭 , <五○年代詩人詩作──李莎>, 《中國新詩史話(三)》  1998年10月
張中見 , <〈心鴿〉賞析>, 《世界華人詩歌鑑賞大辭典》  1993年3月
陳耀中 , <〈獸之死亡〉賞析>, 《世界華人詩歌鑑賞大辭典》  1993年3月
﹝封德屏主編﹞ , <李莎>, 《2007臺灣作家作品目錄》  2008年7月


李春生是李莎的侄子  所以他們送書簽名本不少

[文學拍賣品]【當代文學低價拍】​​:李春生簽名本《李莎全集》上下兩冊全(稀見版本私藏95品台灣當代著名作家)
[文學拍賣品]【當代文學低價拍】​​:李春生簽名本《李莎全集》上下兩冊全(稀見版本私藏95品台灣當代著名作家)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