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棠蔭比事》Parallel Cases from Shade under the Pear-tree

轉貼
《棠阴比事》英文译注(T'ang-yin-pi-shih,Parallel Cases from Shade under the Pear-tree,莱顿,1956) ·


植物名。落葉喬木。有赤﹑白二種。赤木理堅韌,實澀無味;白即甘,實似梨而小,味酸甘,可食,或稱為「梨」。


高羅佩與公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22]
放大圖片

■高羅佩手繪《狄公案》一書的插畫。圖中左下RH為他的簽名。

——從《狄公案》到《棠蔭比事》

 ■陳玨

新世紀重讀高羅佩之二

 一九四九年,是中國現代史上劃時代的一年,也是高羅佩的生涯中劃時代的一年。那一年,他從在東京興 之所至用英文翻譯《狄公案》開始,到自創系列《狄公案》偵探小說(以唐代狄仁傑為主角),當時並沒有想到後來此系列竟欲罷不能,暢銷於世界各國,成為西方 讀者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特殊窗口,更沒有想到,他從一個漢學家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小說家。數十年後,高氏的狄公案終於回歸到中文世界,上世紀的八十年代, 陳來元(據說陳氏也是一位大使兼學者兼翻譯家,真是巧合)等人,將其譯成中文,暢銷一時。進入新世紀,央視又在黃金時段播出了據此改編的連續劇《狄仁傑斷 案傳奇》,深受觀眾的歡迎。

 明年是高氏逝世四十周年,其由外交而入漢學,由漢學而入小說的傳奇生涯,三為一體,天衣無縫,而最 後竟以公案名世達半個世紀,真所謂唯奇人方多奇事,又唯奇人方著奇書。為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是,高氏《狄公案》系列的創作靈感和鋪排,其實與漢學研究,互為 表裡。高羅佩的漢學研究的特色,正如他的狄公案小說的中譯者所說,是「三教九流」,亦即正統的漢學家研究者,他不研究,而正統的漢學家不研究者,他去研 究。而這套狄公案的系列偵探小說,正與他對中國古代的刑案匯覽類和法醫類的典籍的深入興趣和研究,關係密切。中國古代的獄訟案例集,至宋而大盛,鄭克《折 獄龜鑒》和桂萬榮《棠蔭比事》等,繼承五代的和凝父子的《疑獄集》開創之傳統,有集大成的意義。一方面,它們作為名案彙編,成了明代萬曆朝開始出現的大量 公案小說的素材來源,另一方面,這三部著作中蘊涵的法醫知識,與同期的《平冤錄》和《檢驗格目》等互相呼應,最後也在宋代匯成了有中國第一部法醫大全之譽 的宋慈《洗冤錄》,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最早的人體解剖圖錄《五臟圖》和《存真圖》,也產生於這個時候。惜乎,歷代至今,研究此道者,為數不多也。

 無疑,《疑獄集》、《折獄龜鑒》和《棠蔭比事》三名著中的內容,值得法學家、醫學家、社會學家和文 學史家們聯合進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五十年前,高羅佩以一人之力,就在此領域中,遨遊和開拓。高羅佩用英文詳註和研究的《棠蔭比事》,五十年代中出版,至 今仍是該領域內的前沿研究的旗幟之一。高氏之所以在以上三名著中選擇《棠蔭比事》,原因有三,一曰其文本保存較完整,二曰其內容大致上包容了其他二書,三 曰其編排精當,可見高氏似希望舉一反三,包容三名著於一名著之註。此書無論是在對著者、南宋人桂萬榮生平的鉤稽,還是對《棠蔭比事》版本的考索和其在朝鮮 和日本的流傳,乃至對《棠蔭比事》在古代治獄史中的重要性的判斷,都仍需為今人治學所參考。例如,我看到近年有一位很嚴肅的學者在國內的一份很令人尊敬的 刊物上發表了一篇談《棠蔭比事》的文章,稱除了《棠蔭比事》序中資料以外,桂萬榮事跡無可稽考,顯然是沒有讀過高羅佩這本宏博的舊著。此外,《棠蔭比事》 的版本,一般人均提到有元刻本(據說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據之重印)和四部叢刊據以影印的清代鮑廷博抄本等,但高羅佩參閱的版本則遠不止常人,包括 十七世紀的日本羅浮山人所據的朝鮮舊抄本和約略同時的山本北山的重印本等。可以不誇張地說,二十一世紀《棠蔭比事》研究的再出發,決不能忘記高羅佩的這本 英文《棠蔭比事》詳註。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