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The Place of Science in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Other Essays

The Place of Science in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Other Essays

by Thorstein Veblen

Christendom is superior to any and all other systems of civilised life?

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



內容簡介


在本書的開篇論文“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中,凡勃倫質疑科學在現代文明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凡勃倫認為,在現代文明中,人們把科學抬高到“神靈園囿中的 生命之樹”、“神靈房舍中的閃電之光”的地位,盲目崇。現代文明以及現代科學的特征是注重實際,是功利性、目的論的。但在人類發展史上,科學或者知識卻並 非如此。

top
凡勃倫以行文晦澀、善造新詞而著稱。我們在本書的翻譯中盡管盡了最大努力使文字接近中文的習慣表達方式,但仍感不盡如人意,恐讀者難以理解,加之凡勃倫的理論和觀點並非大家耳熟能詳,因而有必要在此對本書所錄論文的主要觀點作一簡介。

在本書的開篇論文“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中,凡勃倫質疑科學在現代文明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凡勃倫認為,在現代文明中,人們把科學抬高到“神靈園囿中的 生命之樹”、“神靈房舍中的閃電之光”的地位,盲目崇拜。現代文明以及現代科學的特征是注重實際,是功利性、目的論的。但在人類發展史上,科學或者知識卻 並非如此。

凡勃倫在本文中歷史地考察了科學或者知識的進化。他把人類歷史劃分為未開化時代、野蠻時代、手工業時代和機器過程時代(亦即他那個時代的資本主義),在不 同時代,人類的不同本能順應流行的思想習慣(也就是凡勃倫所定義的制度)而主導著知識的進化。凡勃倫把人類本能劃分為建設性本能和破壞性本能。前者包括勞 作本能(instinct of workmanship)、隨意的好奇心(idle curtostty)和父母本性(parental berit),後者包括競賽(emulation)、掠奪(predation)和運動本能(sportmg lnstlnct)。在未開化時代,人類對知識的尋求主要受隨意的好奇心的支配。隨意的好奇心是一種不帶功利性地探求知識、認識世界的本能,也是人類知識 的根本來源。它不求有用,但求知識的積累。隨著“有用”、“實用”這一類標準在後來的時代成為支配性的思想習慣,隨意的好奇心所產生的知識就要由其是否實 用來加以篩選。于是,注重實際的知識和科學以及它們的分析方法和推理方法——“對事物晦澀的、唯物主義的解釋”——成為現代“西方文明實質性的核心”,甚 至在那些“與科學精神格格不人的領域里刻意地拼命使用科學闡述”,產生了“諸如基督教科學、‘科學的’佔星術、‘科學的’手相術等等之類的東西”。這是人 類知識進步的桎梏。科學的這種特性在現代尤為明顯,那是因為資本主義的思想習慣(制度)強化了這種注重實際的傾向。“只要機器過程作為現代文化中的一個規 律性因素繼續佔據著支配性地位,這個文化時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就肯定會保持著機器過程賦予它的特征。”

面對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這種地位,並非人人都選擇了沉默和接受。“具有遺傳特征的正常人在它的控制下並不安分。”凡勃倫就屬于這種不安分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尋求顛覆那種支配性的思想習慣。

讀者在閱讀本文時要特別注意凡勃倫對“實用的”(pragmattc)、“實用主義”(pragmattsm)這些詞的使用,與我們平常的理解並不一致。 請參閱正文中的該文注釋。盡管凡勃倫在注釋中強調了他是在什麼意義上使用這些詞,但實際上他在行文時並非始終堅持某種用法。在有些地方需要讀者聯系文意去 理解。

“科學觀點的進化”可以視為前文的延續。在本文中,凡勃倫的目的就是要更詳細地考察思想習慣(在本文中他更多地使用的是“先人之見”這個詞)如何影響科學 觀點的進化。凡勃倫區分了“前達爾文主義”科學和“後達爾文主義”科學。他把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視為科學的新紀元的開端。此前的科學是“前達爾文主義” 的,其特征是“定義和分類”。這類科學關心提事物將要達到的“完滿狀態”,關心的是“產生事物的假定的初始穩定均衡中事物是怎樣的,以及事物在穩定的最終 狀態中又應該是怎樣的。”而“後達爾文主義”科學“根本性的假定是具有邏輯連續性的變遷”,關心的是“因果過程以及初始原因和最終結果之間不穩定的間隔和 轉換”。這種科學的考察“在任何方向上都不會有終點”。這也正是達爾文主義所強調的進化的特征。基于這種劃分,凡勃倫才在後一篇文章里認為經濟學還不是一 門進化科學。

……
目錄
出版說明
科學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
科學觀點的進化
為什麼經濟學還不是一門進化科學?
經濟學的先人之見(I) The Preconceptions of Economic Science
經濟學的先人之見(II)
經濟學的先人之見(III)
克拉克教授的經濟學
邊際效用理論的局限
古斯塔夫‧施穆勒的經濟學
生產的職業和金錢的職業Industrial and pecuniary employments
論資本的性質(I)
論資本的性質(II)
社會主義理論中一些被忽視的觀點 Some Neglected Points in Socialism
突變理論與白種人
The Socialist Economics of Karl Marx I
II
白種人與雅利安文化 The Blond Race and Aryan culture
托拉斯的早期實踐 An Early Exoeriment in Trusts

Return to book

1. on Page 15:
"... imputed to phenomena for the purpose of organising them into a dramatically consistent system. 11 Cf., e. g., Karl Pearson, Grammar of Science, ...and more par- ticularly in his discussions of " Mother Right " and related topics in The Chances of Death. ...""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