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周紹良」の作品一覧

前說:書藝雖不能至,心嚮往焉:不太正確。因為買的書只是文房工具,不過或可當產業發展史料(因為搜集的都有年,都撰文說明考據):周紹良著『清談叢』(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0 。繁體字直排,16開, 210千字 )與『小言 』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全二冊,簡體字橫排, 32開,500 千字。有周玨良先生1979年之精彩序,譬如說, 是權相門客,造雖精 ….稱之為好事之徒,是可以理解的 )

這些,都已捐出,書,成為文化史之一小頁。




書虫データベース
商品名:清墨談叢
価格:4980円(税込.送料無料)
商品コード:QMTC041895
編著者:周紹良
出版社:紫禁城
サイズ:16開
ページ:416
装幀:精装
出版年月:2000年5月
ISBN:7-80047-289-2
ISBN13:9787800472893
分類:書道 
在庫状況:在庫あり
書評
縦排繁体字。

著者「周紹良」の作品一覧
曹素功制墨世家 敦煌写本《壇経》原本
梵宮-中国仏教建筑芸術(豪華本) 紅楼論集-周紹良論紅楼夢
清墨談叢 紹良文集(上中下)
唐伝奇箋証 唐代墓志匯編(上下)
唐代墓志匯編続集 蓄墨小言(上下)
梵宮:中国仏教建筑芸術 《資治通鑑・唐紀》勘誤
敦煌変文講経文因縁輯校(上下)
※著者は同名異人の場合があります。

紹良《敦煌變文匯錄》(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又增訂本,1955年)是最早的敦煌變文
整理本,而影響最大的則是向達、王重民等的《敦煌變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

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
紹良先生《唐代墓誌匯編》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2]。氣賀澤保規先生編纂《唐代墓誌所
在總合目錄》,採集了10種有關唐墓誌的集錄和索引[3]。

2001 年底,由紹良、趙超主編的《唐代墓誌彙編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月)正式出版,該書是對1992 年出版的《唐代墓誌彙編》的大規模補充,收錄了1564方唐代墓誌,其中既包括新出土的資料,也包含了一些石刻拓本圖錄如《隋唐五代墓誌彙編》中揭出的未刊材料。書後附有人名索引,頗便使用。

此外,在文獻考證方面的重要成果還有紹良《資治通鑒唐紀勘誤》(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6月)。

百喻經譯注/ 尊者僧伽斯那著;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紹良譯注. 北京: 中華書局,1993[民82].

長慶(公元821-824年)中,俗講僧文漵善吟經,其聲宛暢,感動裏人。樂工黃米飯依其念四聲觀世音菩薩,乃撰此曲。

《資治通鑑.唐紀.敬宗紀》:

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六月已卯,上幸興福寺觀沙門文漵俗講。

趙棨《因話錄》卷四:

有文漵僧者,……愚夫冶婦樂聞其說,聽者填咽寺舍,瞻禮崇奉,呼為和尚。

  近代從甘肅敦煌莫高窟中發現了唐五代到宋代初年的手抄卷子,其中的俗文學作品,包含了佛教俗講的文本,為研究俗講演唱情況提供了寶貴資料。這些俗文學(說唱文學)作品,早期被羅振玉定名為"佛曲"[6],後來鄭振鐸又將它們統稱之為"變文"[7]。據當代學者研究,它們實際上包含了多種文體,其中屬於佛教俗講的主要是講經文和因緣(緣起)兩種。紹良《唐代變文及其他》中說:

佛教徒宣揚佛教,在正統上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即講經,就經釋義,申問答辯,以期闡明哲理,是由法師、都講協作進行的﹔另外一種是說法,是由法師一人說開示,可以依據一經講說,亦可以綜合哲理,由個人發揮,既無發問,也無辯論。這是講經與說法不同之處。相對俗講方面也有兩種:一種即韻白相間之講經文,也是由法師與都講協作的﹔至於與說法相應的,則是說因緣,由一人講說,主要擇一段故事,加以編制敷衍,或徑取一段經文或傳記,照本宣科,其旨總不外闡明因果。……

  就佛教儀規而言,講經文當是大型法會之用,而說因緣則似是在比較小的法會中使用之。[8]
12. 據向達<唐代俗講考>引文轉錄。向文載於《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三聯書店,1987年,北京,三刷,頁303。本文轉引時又重新標點、整理。

 

頁299

  (1)作梵、押座:俗講開始,法師升座,先"作梵"(唱頌贊唄),稱念佛菩薩名號﹔次說"押座",即指"押座文"。向達<唐代俗講考>稱:

押座之押或與壓字義同,所以鎮壓聽眾,使能靜聆也。[13]

它是用在講經或說因緣正式開始前唱誦的一種詩篇,多為七言詩贊。今存《維摩經押座文》[14],每四句唱詞之尾,注有"念菩薩佛子"(或簡作"佛子"),表明聽眾一起稱念佛號,即後世宣卷中的"和佛"。押座文不一定同所講之經內容一致。上述抄件中所說"素舊《溫室經》"即《溫室經講唱押座文》[15]。說唱押座文之後開始講經,所以押座文未句多為提示語"經題名目講將來!"

  (2)講經:先由法師唱釋經題,開經,說一段"莊嚴文",稱頌和祝福的法會齋主的功德﹔然後由都講轉經,法師說解經義。法師的說解,一般是一段白文(散文)加一段唱詞(韻文)。唱詞的末尾均有提示都講轉經的話,如"過去未來及現在,三心難辯唱將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經文》),"是何名字唱將來"、"重宣偈誦唱將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如此反復由都講轉經、法師說解,直至"說經本文了"。

  (3)結經:唱佛贊、念佛號,發願,廻向,散場。

  紹良提出,講經結束時尚有"解座文","是為結束一般講經而吟唱的詩句,他或者是向聽眾勸募佈施,或囑其明日早來繼續聽經,甚或有調侃聽眾莫遲返家門,以致妻子(阿婆)生氣怪罪"[16],並指出《敦煌變文集》所收《無常經講經文》,即《解座文錄鈔》[17]。據這些解座文的文義,似應放在"廻向發願"之後,即所謂"取散"。

  由於俗講是由六朝以來的贊唄、轉讀和唱導發展而來,所以它的說唱音樂主要使用傳統的贊唄,在現存俗講文本中,有的在唱詞中即以"平"、"側"、"斷"等音曲符號標出﹔同時,它又吸收當時流行音樂中的曲子。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