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The Englishness of English Art and Academies of Art

 

 2007

"British" or "Britishness" 71 times vs Englishness

《每日電訊報》說,英國首相布朗的目標指向保守黨的心臟地帶。布朗發表演說,用了71次"英國特色",
Englishness (or as they call it, Britishness).

The Englishness of English Art (1956)

The Englishness of English Art. An Expanded and Annotated Version of the Reith Lectures 1935.; PEVSNER, NIKOLAUS.邦訳『英国美術の英国性──絵画と建築にみる文化の特質』(友部直・. 蛭川久康訳,岩崎美術社,1981年)--Sir Nikolaus Pevsner, 1902130 - 1983818 ロンドン)はドイツ出身のイギリス美術史家。

1.


翻讀 刑莉 『自覺與規範 :16 世紀至19 世紀歐洲美術學院』2005
刑莉 『自覺與規範:16世紀至 19世紀歐洲美術學院』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這本書其實是三篇簡介之論文,由於編輯上插入許多花花綠綠的圖(多半與書之主題無大關係,而是正文提到一些藝術家,就聯想到一些作品 ….. --這是現行大陸出版社的提高定價之手法之一。這樣可以使它比較像一本西方藝術史的東西。 無索引,只有些翻譯名詞中英對照,這很不方便,譬如說多次引用 Durer 之日記等,文獻名稱不同;比較論(【義大利】paragone 先提出,再用注說明詳後)。

本書多少表現出中國學院 -教育人士,如何想從書面有限資料來了解西方的一種特定組織:
--> 歐洲美術學院。題目講「16世紀至 19世紀」,因為到20 世紀,它們都沒落了,即,淪為維持名望之組織(某些會員的「產業工會」--這原是它們原先的主要目的)。
建議讀者先讀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中關於 Academies 條目之說明,可以有一全盤之了解 它參考四本書(其中兩本法文)-- 本書只參考其中一本書【我對梁先生說:「無法判定本書某些方面之水準,因為必須先看過它主要參考書: N. Pevsner Acadenies of Art: Past and Present (1940/1973 再發行)-- 他是德裔的英國建築藝術史名家 我篇愛他的 Englishness 方面的小書。」】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中關於 Academies 條目之說明有本書最忽略的說明,因為這種組織目的是社交- 權威性質大於教育之功能(這是本書的著眼重點;換句話說,這多少是外行人看西洋景)。此條目所附的圖,竟然遠比這本書的更 為羅馬某 Academy1531 )的蝕刻畫。我們從中讀到,十八、九世紀極盛期,
-->「歐洲」的學院數目一百多個,所以即使是本書的解說 ---「附錄一 羅馬法蘭西學院」、「附錄二 巴黎皇家建築學院」、「附錄三 巴黎美術學院」、「附錄四 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附錄五 1800年柏林地區美術學院課程安排」 --- 也是的極片面的。
 
我很感謝朋友推薦【 昨日在秋水堂買《自覺與規範:16~19 世紀歐洲美術學院》(邢莉著),真深入淺出之難得學術佳作,而且印刷精美,更重要的是有Index^^ 。中國之西學研究之崛起不是夢。再三推薦。】,讓我重拾此書,採取比較嚴厲的標準,說:「我的印象是,就中國的標準而言,(似乎) 尚可,不過在西方美學傳統下,實在只是(不全面之)入門書。」
作者有語言上、資料上、史學上之限制。我們只能欣賞其嘗試。我有一建議,為什麼不先將 N. Pevsner Academies of Art: Past and Present 翻譯出來呢?


翻讀『美術學院的歷史』


N. Pevsner Acadenies of Art: Past and Present (1940/1973 再發行)-
『美術學院的歷史』陳平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2003

這本關於藝術社會史的書,是名家的博士論文,當然值得翻譯(使用五六種西語,絕大多數都翻譯了);又作了索引,很不錯。

我只是翻翻它而已,發現一些小問題,如192頁的UNIVERSITY寫錯。最末章有些英文了解可能有誤,譬如說,W. MORRIS 成立的Workmen 聯合,應該不是「公司」(p.217),他的 intellectual Ludditism 沒解釋(p.223);愛丁堡的the Ttrustees’ Academy 現在還有資料http://www.gashe.ac.uk:443/isaar/C1267.html
trustees 應是「理事」(trustee ━━ n. 被信託人, 保管人, 管財人; 信託統治管理国; (大学などの)理事. the trustees of the Academy

我學了一德文Sachlichkeit,它翻譯成務實精神(p.224)可能與真正藝術史之用法不同。參考new objectivity (Ger. Neue Sachlichkeit), German art movement of the 1920s. The chief painters of the movement were George Grosz and Otto Dix, who were sometimes called verists. They created styles of bitter realism and protest that mirrored the disillusionment following World War I. New objectivity retained the intense emotionality of earlier movements in German art (see Brücke and Blaue Reiter), but it abandoned the symbolism of expressionism for direct social commentary. Max Beckmann produced works in a related, though more philosophical, vein.


Broch, Hermann (hĕr'män brôkh) , 1886–1951, Austrian novelist.
Die Schlafwandler: Eine Romantrilogie: Pasenow; oder, Die Romantik - 1888, 1931; Esch; oder, Die Anarchie - 1903, 1931; Huguenau, oder, Die Sachlichkeit - 1918, 1932 - Sleepwalkers: A Trilogy





昨夜睡前將此書讀一下 無索引 只翻譯名詞中英對照
額法判定其水準
因為必須先看過它主要參考書-他是德裔的英國建築藝術史名家  我篇愛他的 Englishness方面的小書
昨也讀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其中所附的圖竟然遠比這本書的更早--羅馬某 academy的蝕刻畫
它有近兩頁之摘要
總之 這是圖書館讀間接報導
對老中讀者的許多插圖小有幫助 不過美編變成類似以前鄉下姑娘之濃妝艷抹
hc


昨夜睡前將此書讀一下 無索引 只翻譯名詞中英對照
額法判定其水準
因為必須先看過它主要參考書: N. Pevsner Acadenies of Art: Past and Present (1940/1973 再發行)--他是德裔的英國建築藝術史名家  我篇愛他的 Englishness方面的小書
昨也讀 Oxford Companion to Art 其中所附的圖竟然遠比這本書的更早--羅馬某 academy的蝕刻畫
它有近兩頁之摘要
總之 這是圖書館讀間接報導
對老中讀者的許多插圖小有幫助 不過美編變成類似以前鄉下姑娘之濃妝艷抹
hc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